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工作中處處感受到家的溫暖,在我們最困難時候你總會出現,而只有你讓我們廣大的員工有了溫馨的歸宿。”這是記者在跟隨貴州電網凱里供電局工會深入基層供電所看望慰問困難員工時聽到的話。一句句樸實無華的話,讓我隨之動容,這就是凱里供電局關愛員工的縮影。
走進貴州凱里供電局榮譽室,只見“先進職工之家”、“工人先鋒號”和“文明單位”等榮譽證和獎牌、獎杯琳瑯滿目。該局負責人說:“員工良好的精神狀態,企業有較強的凝聚力,工會工作功不可沒啊!”
凱里供電局工會搭建起“橋梁”與“紐帶”,堅持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服務員工,營造“溫馨和諧之家”,讓“用心亮點苗鄉侗寨”的服務品牌更響,推動企業健康和諧發展。
“N+1”愛心基金,溫暖員工心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加大對企業特困員工關愛和幫助,促進企業、社會和諧發展,2012年4月,凱里供電局設立“N+1”愛心基金并出臺《凱里電網“N+1”愛心基金管理辦法》。愛心基金的設立給貧困員工及其子女帶來了福音,帶來了希望。
“情感是人與人心靈的交融,也是企業安全文化最動人的篇章。一句問候,一聲祝福,一次慰問,所發揮的能量有可能遠遠超過大會上的一個報告。”凱里供電局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嚴阿冬這樣說。
基金會由凱里電網員工自愿捐款和原凱里供電局員工互助保險基金會賬戶轉入款而組成,以“面向員工、應急互助”為宗旨,幫扶對象主要針對因不確定因素遭遇突發事件,致使家庭生活陷入困難的本系統員工,最大限度地幫助他們緩解經濟負擔,渡過難關。
為規范、監督“愛心基金”的操作流程,該局還出臺了《凱里電網“N+1”愛心基金管理辦法》,專門成立了愛心基金管理委員會,負責決定愛心基金管理、捐贈等重大事項,遵循“統籌協調、統一管理”的原則,實行專款專用。當員工遭遇突發事件后,由本人向該局工會提出申請,說明困難原因和家庭經濟情況,并出具相關證明,該局愛心基金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員工家庭突發意外實際困難狀況對照相應標準給予幫扶。
“感謝領導的關心,我們將繼續尋找更好的醫院為愛人進行治療,請各位領導放心,同時我也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來表達企業和領導的關愛之情。”這是第一個得到愛心基金幫助的黃平供電局谷隴供電所員楊東樹感激地說。
2012年9月20日,帶著企業對困難員工的關愛和愛心基金,凱里供電局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嚴阿冬率工會負責人一行深入轄區黃平供電局谷隴供電所看望慰問了因妻子患卵巢惡性腫瘤,病導致家庭困難的員工楊東樹,并為他送去了8000元愛心基金。這也是凱里供電局愛心基金會成立后的第一個救助對象,愛心基金會負責人表示將會把每一筆愛心基金用在最需要幫助的員工身上。
在這個大家庭里,親情和溫暖包圍著每一位員工,每一個小家的幸福牽動著大家的心,每當一個小家庭遇到困難時,這個大家庭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在受助者看來,每一次都是雪中送炭。
截止目前,凱里供電局建立的“N+1”愛心基金會,籌集愛心基金158205元。已對6名因災因病致貧的縣局困難職工進行幫扶,發放愛心基金救助款29000元,同時對困難員工建立了檔案,希望在員工遇到困難時,這個大家庭能出一份力,獻一份愛心,共同為困難員工度過難關,促進企業健康和諧發展。
基金會的設立,是該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弘揚“以人為本、奉獻社會、和諧發展”的理念,不僅是促進企業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而且對穩定員工隊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秋助學”圓上學夢
2012年10月,凱里從江供電局員工潘明仲,他是一名最基層的供電所員工,他們家有兩個小孩,一個小孩正在讀小學,并在今年的3月份剛做開顱手術花費了一筆較大的醫療費,另一個剛考上大學,一年的學費需要1萬多元,妻子在家務農無其他經濟來源,全家的經濟來源全靠他那微薄工資來支撐這個家庭。通過多方了解和深入調查情況后,凱里供電局工會為潘明仲送去了1500元的“金秋助學金”,雖然這些助學金不能完全解決他家庭的整個困難,但表達了企業個這大家庭的溫暖和一份心意。
近年來,凱里供電局開展“金秋助學”活動已形成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在每年的秋季開學前期都將在全局范圍內深入開展“金秋愛心助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促進教育公平、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推動“和諧企業”的形象,切實幫助困難員工子女解決上學難問題。在活動中始終堅持組織、宣傳、規范、調查摸底等方面的工作,確保每一次助學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據了解,凱里供電局開展“金秋助學”愛心活動,主要對企業困難員工子女中當年被錄取的大專院校學生,在讀的中專和高中學生家庭給予幫助,切實解決因大病、殘疾、重大自然災害等造成家庭經濟困難的員工子女。2012年,凱里供電局在開展“金秋愛心助學”活動中,開展送溫暖活動共幫助了32名困難員工子女,幫助資金達26500元。 (陳舉)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