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昨日,在科協年會“生物產業論壇”上,提出“假性癌癥”的河南焦作大學蘭心實驗室原蘭軍教授說,長期坐辦公室的白領易患“假性癌癥”。
區別在于腫瘤有無包塊
“假性癌癥”一詞,是原蘭軍教授在臨床研究后的專用詞。原蘭軍說,假性癌癥的病狀與癌癥非常相似,但有本質區別。一是“假性癌癥”的腫瘤沒有包塊,更明顯的就是表面沒有如同雞蛋殼狀的膜。在照CT時,影像呈現斑點、柱形、章魚狀和火焰狀,而最多的是呈火焰狀。
物理輻射引起“假性癌癥”
他進一步闡釋說,根據他的研究,假性癌癥在形成病理因素上,是由物理輻射引起。而癌癥是由化學輻射、生物和基因因素引起。雖然現在有一些說法是物理輻射也能致癌,但這一觀點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
原蘭軍談到,如今治療癌癥雖有100多種辦法,但都難逃一劫。由于“假性癌癥”形成病理的因素是物理輻射,它是可以治愈的。而且治療效果而言,治療周期越短越好,一般幾周一個療程。
“‘假性癌癥’治療的方法與癌癥完全不同。”原蘭軍說,用化療等傳統手段治療假性癌癥,沒有任何效果。在臨床上,只有在使用止痛和消炎藥上,能對“假性癌癥”產生藥力作用。
目前,原蘭軍已經研制出一套治療“假性癌癥”的“模型選擇法”,已經成功將7例“假性癌癥”病人治愈出院。
白領易患“假性癌癥”
原蘭軍介紹,“假性癌癥”占所有診斷為癌癥病人總數的3%~5%,也就是說,中國一年有4~8萬人患的“假性癌癥”。由于“假性癌癥”難于區分,導致誤診而又采用錯誤的治療方法,“假性癌癥”病人沒有得到及時的醫治而離開人世。
哪些人群容易患“假性癌癥”呢?原蘭軍說,根據他的研究,“假性癌癥”在城市農村都有,但易患人群是高樓上班的科學家、黨員干部、白領人士居多。原因是造成假性癌癥的重要因素是紫外線和“r射線”(原蘭軍自擬的專用詞)物理輻射造成。而“r射線”多來自高層建筑材料中。
手機輻射致癌是誤區
此前,有媒體報道,手機、電腦等電器輻射會致癌,造成社會恐慌。而原蘭軍教授帶領的實驗室團隊進行研究表明,通過臨床輻射實驗,手機等電器產生的非電力物理輻射“力量”對人體細胞癌變是起不到作用的。也就是說,使用手機、電腦是安全的,是錯誤的報道讓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背了一口“大黑鍋”。
相關新聞
高溫油炸食品
可能導致癌癥及不育
長期食用高溫油炸出來的食品,會有損健康。昨天下午,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技術保障體系研討會上,來自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的專家熊敏稱,一些餐飲服務企業,用高溫油炸食品的現象較普遍。
她指出,油脂在高溫下反復加熱,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環聚合物和多環芳烴化合物。此外,高溫油脂還會水解,生成低級碳化合物等。“這些物質有損健康。”它們可以讓肝臟腫大,生殖功能發生障礙,還可能導致癌癥。
熊敏指出,油溫越高,油脂氧化和熱聚合的速度會越快。有經驗的廚師可以通過油表面的狀態,能大致判斷油溫。油溫在50~90攝氏度時,會產生少量氣泡,油面平靜;油溫在90~120攝氏度時,氣泡消失,油面平靜;油溫在120~170攝氏度時,油溫急劇上升,但油面平靜。油溫在170~210攝氏度時,有少量青煙,油表有少許小波紋;油溫在210~250攝氏度時,有大量青煙產生。“烹調用油最好不超過150~180攝氏度。”她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