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端午節,眾所周知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見得最多也就是三角形、三凌錐形、枕頭狀的,在黃平縣學壩村曬米組有一種外形別致、做工精巧的粽子,它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背崽粽。為此,記者特意去到了學壩村。

形美意妙的背崽粽
背崽粽由其外形而得名,它是由很多個粽子組合而成,先包一個大的枕頭狀的粽子做人的身體部分,然后再包幾個三角形狀的粽子做身體的其他部位,一般是包兩個“人”,象征夫妻二人。在代表丈夫的粽子身上綁上棕樹葉,村民說這是“炸彈”,象征男性的勇猛 ,男性背后還背著一個小粽子,代表他的孩子。苗家女性比較擅長刺繡,在代表妻子的粽子身后,用她們繡的背帶背著“孩子”,粽子外形非常漂亮精致,體現出濃郁的苗族特色。背崽粽形象的再現了苗家人的生活情境:家庭幸福,丈夫勇猛有擔當,挑的是保家衛園的重擔,妻子精明能干,心靈手巧,負責相夫教子。

左鄰右舍一起包粽子

左鄰右舍一起包粽子
來到學壩村曬米組吳壽剛家,他們一大家子正在包粽子,大簸箕里裝著糯米、紅豆、精選的粽葉、還有各種用以折花的彩紙和竹棍,折花的折花,包粽的包粽,大家分工明確,忙得不亦樂乎,邊上還有一個調皮的小朋友在把玩糯米,似乎很想幫忙,一家人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畫面非常和諧。包好粽子和折好花后,開始給它做造型,用線把幾個粽子綁在一起,塑造出人的形狀,把棕樹葉捆在粽子身上,再用背帶把小粽子背在身后,背崽粽就做好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