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日,筆者在貴州省東南部的從江縣占里村行走中,發現當地老百姓至今仍然保存著完整的古法造紙手工技藝,讓人大為驚嘆。
占里位于從江縣高增鄉,該村曾以藏有古老生育調節秘密而聞名天下。從政府的人口檔案查實,解放初的人口數為700人。經過歷次人口普查核實,直至現在,全村158戶侗族人家,人口總數仍控制在700人上下,每戶絕對只生一男一女兩個,沒有一戶超生,50年來不變。
然而讓人驚嘆的是,該村有180戶人家,從事造紙業生產的就有160戶,占全寨總戶數的95%,據進一步了解該村至今保留著原始的家庭作坊和全部手工制作的生產方式,工藝世代相傳。該村的造紙藝人吳元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已研制生產出麻絲、花草、超薄等幾大系列古法花草手工紙,其中原生態的鮮花,植物草紙獨具特色,從山里采摘來的新鮮花草,按照藝人自己的構思放進專門準備好的濕紙漿篩網模內,再澆上一層紙漿,保留新植物原汁原味的色澤和形狀,再經烘干而成。植物形狀草紙古法制作程序多、工藝復雜,吳元的作坊平均每天制作50余張鮮花草紙。鮮花草紙由于超薄型的紙纖維顯露出來的花草造型美麗自然,栩栩如生,紙張長期不變色,原生態無污染,深受國內外游客的青睞。
白皮紙生產歷史悠久,是傳統手工造紙的典型代表。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以韌性很好的枸皮樹的皮為主,然后添加獼猴桃藤、野棉花根經過水浸泡、石灰腌制、蒸煮、碓爛、攤曬、燒堿漂白、打漿、瀝水、抄紙、烤干而成。整個生產過程有72多道工序。與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的蔡倫造紙的每一工序和每一種器具的名稱完全相同,完全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江滋麗 黃萬鑫 李長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