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汽車質量出了問題究竟如何鑒定,到底是消費者使用不當還是產品質量不過關?一直以來,鑒定難都是汽車“三包”政策爭議的焦點,眾多投訴案例顯示,最終能通過鑒定實現維權目的的消費者幾乎微乎其微。
由于現行的訴訟規定,誰主張誰舉證,因此僅僅作為汽車使用者的車主需要獲得專業的汽車鑒定報告,自證車輛問題。針對此種現狀,“三包”新規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的官方說法是,汽車產品質量問題的判定,一方面需要實驗室檢測、鑒定機構鑒定,同時也需要專家庫的專家咨詢支持。專家庫的運用,可以由爭議雙方或第三方組織機構,也可以由相關部門從專家庫來選擇。
這個措施看上去很不錯,但問題在于,我國目前的汽車鑒定機構都是國家質檢總局指定授權的,并且在實際運營中跟生產企業有諸多利益牽涉。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缺少獨立且權威的汽車問題鑒定機構,幾乎所有的鑒定機構都與各大汽車廠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即便有一些高校或者研究機構具備鑒定資質,也不為汽車廠商所承認。
另外,還有不少業內人士提出,專家庫的專家也需撇除廠家背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夠參與鑒定的專家的背景多多少少都是出身產品部門,也就是整車的設計、制造以及售后維修這樣的部門,所以與主機廠都多多少少有聯系。可以想象,如果不能甩開與汽車廠家的關系,其作出的鑒定結果也難以讓人信服。
由于很多鑒定機構都由汽車制造商控制,且專業的汽車檢測機構大多不向個人開放,檢測費用也非常高,因此成立獨立的、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機構一直為業界所熱切期盼。但是,從目前公布的規定來看,這些權威的第三方機構的身份并未公示,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獲得第三方機構的幫助和支持,仍是一片空白。
另外,組建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本身需要具備雄厚的資金和技術,這部分資金由誰來出。在德國,其獨立第三方鑒定機構,由其私家車俱樂部承擔,俱樂部下面有眾多會員繳納費用,經費充足,完全可以滿足鑒定的費用需求。但在中國,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機構和組織。政府愿不愿意出這個錢也尚存疑問。
如何保證鑒定機構與專家人員的公開公正透明性,是整個汽車“三包”政策執行的關鍵。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