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在上海多年從事駕培的唐教練坦言,現在駕駛培訓都在比速度,誰培訓的學員更快拿到駕照,就能召更多學員,也意味著效益更好。然而從交通安全的角度出發,取得駕駛證更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交通專家、同濟大學教授楊東援認為,新駕考目的并非增加難度,而是培訓更合格的駕駛員。現在考試取消了題庫,強調理解,但一些考生“翻船”,本身就暴露了駕校的“應考式培訓”之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認為,提高駕駛人考試標準,就是為了倒逼駕校改善培訓方法,“不能眼睛只盯著漲價。”
駕校之責:輸出合格司機,逼退“本本族”
據統計,道路交通傷害已是國內居民傷害死亡的首因,而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的私家車和持證一族,無形中更增添了交通安全的壓力。目前,全國汽車駕駛人已近2億,其中不少還只能稱為“本本族”,對道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
“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突然進入‘汽車社會’的國家而言,很多相關配套并不完善。”汽車業內專家鐘師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改變原先的“應考式培訓”。
他分析,新駕考旨在讓更多學員成為合格駕駛員。一些新的調整譬如取消了樁考、移庫、單邊橋等現實中不實用的項目,調整為倒車入庫、坡道定點停車等五項必考,實際上是增加了“實戰能力”。
已有六年駕齡的徐巍現在回憶起當年參加駕校的情景,依然只留下了“應考”記憶,“當時只記得培訓中,教練教的都是看桿位為坐標、對記號等各種應考‘招數’,雖然拿到了駕照,但其實根本不算會開車。”
“引入倒查式監督,安全不達標的駕校出局,或是一種有效手段,一方面駕校必須拋棄原先的‘應考’思維,另一方面要摸索真正能提升學員能力的培訓方式。”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文軍說,駕校考慮的不應該僅是如何逐利,而是對整體社會安全所承擔的責任。
培訓更科學,安全要升級,是當前國內駕校必邁的一道“坎”,首要的就是擯棄以往“應考式培訓”,要用更高的標準逼退“本本族”對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脅。“提升交通安全,關鍵是源頭治理,而根子就是駕校。”陳更生說。
許光建認為,分清市場化運作與公共性職能的界限,是駕駛培訓的未來出路,不能僅顧著經濟利益而忽略社會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