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突如其來的白血病給小劉 (化名)一家蒙上陰影,接連數(shù)次的化療和骨髓移植,已經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見肘。然而令他們發(fā)愁的是,今后他們每月可能還需花費上萬元購買進口藥格列衛(wèi) (一種用于治療慢性髓性白血病的藥物)。
像小劉這樣的例子并非少數(shù),高藥價已經成為這些患者不可承受之痛。據(jù)《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了解,這些外資藥在中國的售價非常高,有的甚至高達國內相同產品幾十倍。而在高昂售價的背后,這些藥的原料成本卻非常低廉,而外資藥企新藥研發(fā)的巨額投入也存在疑點。
外資藥在中國售價高
事實上,在中國,外資藥的價格遠遠高于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
在中國的外資藥包括兩種:專利藥和原研藥。國際上只有專利藥和仿制藥之分,而原研藥為中國獨有概念,其是指專利已經過期但由原專利持有廠家生產的藥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得知,這兩種藥物的價格在中國內地都十分昂貴。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醫(yī)療政策研究分析員鄭宗美介紹,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1種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藥物價格平均是英國的兩倍。
《人民日報》近日發(fā)表的調查文章也顯示,6種外資專利藥在香港和內地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同樣規(guī)格治療乳腺癌的赫賽汀,在內地賣24500元,而香港藥房最低報價為18500港元 (約合人民幣14800元),二者相差近1萬元。
原研藥屬于專利已經過期的藥品,國內有廠家可以生產,但是,其價格和國內同類產品之間的差距也十分驚人。
一項由西安交通大學在2012年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聯(lián)合進行的調查稱,去年陜西省有49種藥品,采購機構以接近1.9倍于國際基準的價格,向原始制造商購買專利已經失效的品牌藥,而價格最低的仿制藥也仍達到國際基準的1.5倍。
此外,此前曾引起關注的降藥價網站,近日上線了原研藥和國內同產品仿制藥之間的價格對比。
記者瀏覽發(fā)現(xiàn),降藥價網上共有60種同規(guī)格藥品對比,差距最小的為2倍多,而有些價差高達20多倍。
此外,氟康唑注射液、注射用奧美拉唑鈉、西咪替丁注射液這三款產品,外資藥的價格均高出同規(guī)格國產藥價格許多。
記者在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注冊的網上藥店百濟健康商城上查詢發(fā)現(xiàn),降藥價網上所列的由羅氏制藥生產的注射用更昔洛韋藥品市場價為830.40元,會員價為692元,會員價略高于降藥價網的價格。但廣東八達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同規(guī)格的藥品,記者并未在經批準的網上藥店發(fā)現(xiàn)有相關產品出售。
在網上藥店健客網上,記者發(fā)現(xiàn),阿斯利康生產的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mg×14的建議最低零售價為165元,河北愛爾海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同規(guī)格的產品價格為5元,兩者之間雖然也存在幾十倍的價格差距,但是比降藥價網上的價格差距顯然縮小很多。
原料藥成本并不高
對此,降藥價網站創(chuàng)始人衛(wèi)柏興表示,他們調查的是產品的出廠價格,而網上藥店是零售價格,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專利藥價格很高,但其原材料成本可能只有幾塊錢。”
衛(wèi)柏興舉例稱,以抗癌藥物易瑞沙為例,其規(guī)格每片0.25克每盒10片裝的內地售價為5500元左右一盒。其估算,易瑞沙的原料成本是10元一克,即10片所用的原料成本不到30元,加上人工、包材、水電、物流等,一盒藥的原始成本頂多幾十元。
吉非替尼為易瑞沙原料藥,記者在阿里巴巴網站查詢發(fā)現(xiàn),抗腫瘤原料藥的產品每公斤的價格在6000元到1.25萬元之間,每克的成本只有12.5元,按照易瑞沙的藥品規(guī)格計算,0.25克裝的藥品只有3.1元的成本,而易瑞沙的售價則超過500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