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花了3小時,爬上雪山埡口
清晨6點出發,從派鎮趕到松林口,救援隊一行花了40多分鐘。踏著冰雪覆蓋的斜坡,經過3小時努力,搜救隊員終于爬到海拔4200多米的雪山埡口。

一場暴雨突然而至
在百度貼吧上,有驢友稱曾接到過薛超在多雄拉雪山埡口發出的短信。搜救隊員爬到雪山埡口時,發現手機顯示有兩格信號,確實能發出短信。
晴空萬里的雪山埡口,轉眼間飄起濃霧,下起暴雨,將救援隊員們澆了個透。兩名向導猜測,薛超也有可能遇到這種天氣,如果裝備不齊,他很可能會找地方躲避,但這個地方不會發生雪崩。救援隊員在此處也沒發現有薛超留下的任何痕跡。
救援隊員差點掉進冰窟窿
翻過雪山埡口,5個人呈扇形向斜坡下搜尋。下坡路上有兩個平臺。根據地上兩種不同顏色的雪線判斷,此處曾發生雪崩。但雪崩的具體時間,還有待考察。
沿著第一平臺往第二平臺搜尋,站在最外圍的向導突然聽見有微弱的水流聲。定睛一看,旁邊救援隊員王亞雄的前方20多米處,有一個冰窟窿。高聲提醒,王亞雄停下腳步。此處地勢平坦,看似可以正常通行,其實冰面斷裂,出現一個50多米深的冰窟窿,匯集雪水往下墜,形成了一個小瀑布。幸好王亞雄及時改變路線,否則就掉下去了。
接近第二平臺時,已是中午兩點左右,天氣又開始變化,救援隊不得不撤離雪山。下午4點左右,救援隊員返回松林口,每個人的登山防水鞋里都灌進了雪水,全身濕透。
第一天的搜尋無果,隊員決定回大本營整休。等待增援的兩名隊員趕到派鎮后,第二天繼續向雪山深處搜尋。
(楊智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