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金黔在線訊 云巖區是貴陽市兩大中心城區之一,是省人民政府駐地所在地。全區共轄17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1個社區服務中心,土地總面積93.57平方千米,人口約128萬人(含常住人口約95萬人,流動人口約30萬余人,農業人口3萬余人)。區域內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人文景觀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商貿繁榮,旅游業興旺。

未來方舟全景效果圖

貴陽文昌路

貴陽延安路

云巖區國貿廣場一角

云巖區商業區一角

中華北路街景

云巖區全景

中西商場一角
自21世紀以來,云巖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各項方針、政策,牢固樹立“有限空間,無限發展”的理念,積極發展特色區域經濟,經濟綜合實力日益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1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2.98億元,同比增長17.4%;財政總收入完成36.02億元,同比增長28.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5億元,同比增長37.4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0.03億元,同比增長52.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420元,同比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124元,同比增長20.1%;多項指標增速創歷史新高,實現了超常規跨越式發展,譜寫了連續11年在全省經濟強縣建設考核中位居榜首的輝煌,實現了“在發展中奮進,在奮進中領航”。如今,云巖區提出“三產立區、工業強區、體制活區”的發展思路,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切實增強發展后勁。

大十字廣場

云巖區科技電子產品生產線

云巖區永吉印務生產車間一角
三產立區
第三產業是云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切實做大、做優、做強第三產業,結合區情,認真進行謀劃,先后完成《云巖區第三產業專項發展規劃》和《云巖區城市商業網點發展規劃》編制。在鞏固和發展以國貿集團、天怡豪生、北京華聯、全聚德等為代表的傳統餐飲、商貿行業的同時,還大力推進樓宇經濟、積極實施“總部戰略”,重點培育金融、物流、中介、信息等現代服務業,促使第三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換。
借足地利,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云巖區充分發揮良好的區位優勢,堅持“一核兩帶三片區”的發展方向,圍繞噴水池、紫林庵、大西門、大十字四大商圈進行核心區建設,依托區內已建的國貿廣場、時代廣場、南國花錦、百盛、星力、國美、蘇寧等商貿企業,完善配套服務,積極發展商貿,努力打造中央商務區;2011年噴水池商圈共實現稅收近5億元,其中貴陽國貿廣場百貨集團2011年上繳稅收就超億元。大力推進“頭橋—三橋—金陽”和“北京路—大營坡—新添大道”兩條帶的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以服務業為主的商貿走廊和繁華經濟帶。加快東線片區(漁安—安井片區)休閑旅游度假品牌、三馬片區(三橋—改茶—陽關片區)物流中心、市場帶和北線片區(雅關—偏坡片區)生態旅游服務園區建設步伐。目前東線片區未來方舟項目開盤,三馬片區新馬王路項目建設啟動,北線片區控制規劃擬制完畢,各片區發展有條不紊地進行。
跟緊時代,加快發展現代三產。云巖區通過拓寬服務業投、融資渠道,加快轄區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設,大力扶持市西商會及其擔保公司的發展壯大,鼓勵和支持匯君、中興銀聯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順利成立;引進了浦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貴州省分行、交通銀行貴州省分行、中國人壽、海通證券等多家大型金融企業入駐,努力打造中華北路金融一條街;進一步加快發展以齊魯證券、貴商網、輔正律師事務所、久承惠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經過數年的強力推進和不斷積累,2011年,云巖投資擔保公司達40家,中介服務企業37家,電子商務企業8家,典當公司14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18.8億元。
找準方向,努力打造垂直經濟。云巖區加大提升和拓展中心城區的服務功能,有意識地引導商務樓宇功能的凸現和城區功能性板塊的形成,盤活樓宇資源,開拓經濟增長點。樓宇經濟不僅吸納商業零售、酒店、餐飲娛樂等傳統企業,還引導外資企業總部的入駐。肯德基、必勝客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國內500強的永城煤電集團、華潤貴陽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和保利集團、香江集團、華標創業集團相繼落戶云巖區。目前,云巖區已形成產業特征較為明顯的世紀新城、龍港大廈、華城凱旋門、世貿廣場、富中才智、弛宇大廈等特色樓宇10余座,總部大樓的空間聚集形態已經凸現,總部經濟對云巖區產業聚集、消費、就業、稅收、資本發展等效應逐漸體現。至2011年底,全區累計新增樓宇企業1171戶,累計樓宇稅收13574.26萬元。

三橋綜合批發市場
工業強區
作為貴陽市人口密度最高、土地資源最少的行政區,云巖區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一直堅持走“精品工業”之路,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建立健全高附加值、高市場份額、高技術含量的都市型工業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區屬企業優化升級,使之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在此基礎上,云巖區還優化環境,加大服務企業力度,以增量帶動存量,實現工業經濟的良性循環。強化領導,不斷推進工業發展。云巖區始終堅持工業強區戰略,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云巖區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區縣級領導定點聯系區屬重點工業企業和重點項目,定期研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在領導、服務、監督方面的職能作用,全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
強化機制,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結合區情實際,制定和完善了《云巖區振興工業經濟的若干意見》、《云巖區振興工業經濟扶持辦法》、《云巖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管理制度,形成了區級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投入為主導,全社會重視工業科技創新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為云巖區工業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強化服務,不斷做強工業企業。云巖區積極搭建銀企、政企服務平臺,實施“一企一策”和“保姆式”服務,著力幫助工業企業解決在融資貸款、科技研發、擴產增效、行業規范以及社會治安、城市管理、子女入學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全方位服務,讓工業企業安心在云巖發展。著力于科技引領帶動企業發展進步,實施了立爽藥業二期工程、永吉印務集團整合、大力士輪胎技改等重點工程。2011年,云巖區對11家工業企業的科技項目安排財政扶持資金達1650萬元;對益佰制藥等28家工業企業的銀行貸款給予2100多萬元的財政貼息。
優化結構,不斷提升發展水平。云巖區以益佰醫藥、永吉印務等龍頭企業為重點,積極發展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軟件制造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都市特色輕工業,做大做強生物制藥、印務包裝、輪胎橡膠、食品加工等傳統工業。努力幫助企業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發揮重點龍頭企業的聚合力,助推轄區工業企業的提升和轉型,大力扶持餐廚垃圾處理、汽車新能源生產等生態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的落地和成長,著力打造“低碳經濟、生態產業、綠色企業”的現代化生態工業體系。201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計67戶,工業總產值完成312.18億元,比2006年的168.11億元增長85.59%,年均增長13.17%。

益佰制藥
體制活區
創新發展機制。一是積極推進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按時限完成全區所有街道辦事處的撤銷工作,成立社區服務中心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心,切實履行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的職責,更好地服務群眾和統籌全區經濟發展;二是增強經濟發展后勁。進一步加快“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步伐,切實改善人民群眾居住條件,形成新的城市空間和經濟增長級,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完善工作機制。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精神,云巖區按照“三個到位”要求,為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撐。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到位。云巖區成立了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精神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各部門、各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進全區貫徹落實意見。二是深化政策研究到位。云巖區制定了《關于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精神推動云巖區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工作實施方案》,逐條梳理國家的有關支持政策,提出政策分析預見性報告,制定了對應的政策措施、政策建議和工作對策。三是強化目標管理到位。制定了督查和考核獎懲方案,對各部門貫徹落實意見工作的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并將干部履職情況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考核指標。
作為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云巖區既面臨著趕和轉的雙重壓力,又面臨著國發2號文件及省、市相關政策出臺的重大機遇。云巖人信心滿懷地勾勒出“十二五”規劃藍圖:到2015年末,奮力實現“兩個翻番,一個突破”(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超過600億元,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翻一番,超過60億元;固定資產投入累計突破1500億元),率先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加速發展,率先跨越,建設幸福云巖的重任艱巨,時不我待。云巖區將繼續高唱“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主基調,堅定信心,凝心聚力,排難而進,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