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家在南京六合的陳振,畢業后進了安徽宣城的一家事業單位,兩年后又考了公務員,現在他仍想“挪個窩”。5年來,陳振逢考必報、年年準備,“當然還是選擇留在體制內,繼續參加公考。”
網友“小雨”昨天上午一直守候審核結果,10點多他在公考群里亮出了未通過審核的原因,工作時間一欄填寫的是2010年9月,而他去年畢業,按規定只能算工作一年。他計劃到以前的實習單位開證明,看能否延長工作年限,“今年崗位條件限制得都很死,能報的職位并不多,得先審核通過,要不連個考試機會都沒有。”
“清閑而高薪的確有吸引力,不少考生都是沖著這些去的,但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從緊,金飯碗再苦也還是炙手可熱的金飯碗。”據專家此前預測,今年國考報名人數很有可能接近200萬,招錄比例高達90:1。
“苦差化”促角色轉型
公務員“苦差化”、“基層化”,在眾人眼里的確“不如從前”,但較之一般性的社會崗位,做公務員還是“香餑餑”。
據華圖南京公司市場運營部經理董增介紹,7月以來,華圖在全省13市公考輔導中心滾動開班,每個班學時9天至12天不等,六成報名者是大學應屆畢業生,隨著國考報名的進行,這兩天報名人數又增加近三成。對于具體報名人數,董增閉口不提,但他表示“不比往年少。”
自12日國考信息發布以來,“考碗一族”迅速釋放出早已按捺不住的熱情,加入信息交流的大軍。目前,江蘇考生已建立起5個QQ備考群,人數超過1500人,現各群均已爆滿,而入群人數仍在成倍增加。
有關專家指出,公考剝離“輕松閑逸”,加上“最苦”頭銜,要立馬扭轉趨之若鶩的勢頭并不現實,但預示著公務員招考方向性轉變,從長遠看有助于更好地平衡人力資源的分配。專家分析說,公務員變“苦差”,是政務進步的必然趨勢。在政務透明、輿論監督的語境下,公務員要實現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型,是提高公務人員素質不可逆轉的方向。此外,公考轉型,有助于擇業者更理性地規劃職業方向,遴選適合自己的崗位,不再一窩蜂涌向“體制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