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對于新疆大地的凝視,我只能說這是一種福分。
在這個無論從哪個方向上都距離海洋甚為遙遠的歐亞大陸的中心,荒原戈壁以一種凝固的方式在大地上起伏脈動著大海般的節奏。
(源自東天山深處的奎屯河水奔騰而出,沖刷和切割著不同的地層,形成奇特的峽谷和深澗。這一處山谷中的地層即是河水切割,經過風雨雕融,羊群點綴在山前,景象猶如同東山魁夷的繪畫意境。)
數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以來,在新疆大地的南側聳起了一座平均海拔5000米的巨大屏障——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迢迢水汽,在新疆大地三座平行的山脈之間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兩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那些曾經枝葉繁茂的綠色植被逐漸湮滅,而裸露出大地的肌體;在漫長的歲月啄蝕——在風與水的點點雕鑿之下,逐漸塑造出新疆大地浩瀚又綺麗的地貌。
幾十年的拍攝,我把新疆大地歸納為兩個詞:“裸體”和“反差”。
(辮狀河是中亞地區常見的地貌,洪流出山流勢衰減、漫散,形成辮狀水系。往往一場暴雨傾盆而下之后,等夾帶的泥逐漸干涸時于空中俯瞰:大地上布滿流水的痕跡,細如蛛絲,壯如樹根,好像現代派大師的作品。)
自然界的裸體之美足以蕩滌人的靈魂。起伏的大地一派赤誠,沒有人為的裝飾、沒有草木的遮掩,大地以它原初的淋漓質感震撼人的視覺和心靈。我從地質學家的認識中得到鼓舞,他們能從裸體的各種巖石中判斷出地史變遷,那些背斜、向斜、斷層、不整合、推覆體、冰積巖、火成巖等等豐富的地質現象,都是地質學家以科學思維向自然表達愛慕的詞語。而我則在鏡頭中、在手指輕擊快門的瞬間,體悟到了韻律、節奏、起伏、虛實、進退、蜿蜒、奔瀉、呼應、濃縮、擴散等等富于生命張力的美感元素。
“反差”則是新疆大地無處不在上演的戲劇,風雨的變幻無時無刻卻又不露聲色地繼續刻畫修改著新疆大地的肌膚紋理。“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記得有一天,我們中午在獨山子吃飯,穿著單衣熱得汗流浹背,出發不久,吉普車盤山而上,很快就涼爽了,天上漸漸下起了蒙蒙細雨,細雨又變成飄飛的雪花。到了海拔3000多米的玉希勒根達坂,山上已是白茫茫一片。這種變化對攝影家來說卻具有非凡的魅力。
我們星球的另一端,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好有一塊和新疆大體同一緯度,甚至地質成因都有相似之處的西部地區。當美國攝影家把這些人跡罕至的大地原野變成凝固瞬間的時候,人們驚呼大地是如此之美,是“上帝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由此推動了國家公園的建立和自然環境生態的保護。我想,上帝不會偏袒地只把禮物送給美國。
幾十年來,我在新疆境內奔波了40、50萬公里。每當架上相機靜靜地面對山野,或在飛機上打開艙門俯視大地,我的心中頓時升起對這片土地的頂禮膜拜之情:那些目光所及的山河故事流轉在高聳入云的冰峰雪嶺之間,舒卷著浩瀚大漠與世界屋脊脈脈延伸的蒼茫天際,往往動輒便牽扯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光景。在地質長河的面前,我們這些命若螻蟻的人類,終其一生,誰又能撬動大地時間的指針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