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沒有文化的旅游是沒有生命力的,很多游客到凱里以后,感覺我們這個城市很有特色,但是缺一些東西,其中就有這么一臺戲,這么一臺能夠讓人記住凱里民族文化特色的戲,在這個方面,我們正在嘗試,為了把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搬上舞臺,所以我們打造了《銀·秀》。”10月25日,在“凱里一節一會”新聞發布會現場,黔東南州委常委、凱里市委書記黃遠良在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時說道。
作為本次“一節一會”的一大亮點,具有苗侗風格的大型室內歌舞劇《銀·秀》受到了廣泛關注。
銀,沉淀了太多黔東南多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已經成為黔東南多民族生活中不可匱缺的物質和精神要素。
秀,不同于以往以戲劇、或歌舞的單一演出方式;它以獨特的創意,綜合了各種演出樣式的手段,甚至將舞臺機械運動也作為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了巨大的藝術表現力和全新的演出樣式。
據介紹,《銀·秀》是一場以夢幻歌舞秀為主的大型現代室內舞臺劇,該劇以“銀”文化為主線索,圍繞著“以旅游市場為導向,以傳播本土文化,增加旅游者娛樂體驗”的項目定位,采用全國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演藝手段,演繹悠久而絢麗的黔東南多民族文化。
全劇由五個篇章組成:開篇《銀魂》、自然篇《銀樹》、情愛篇《銀橋》、歷史篇《銀甲》、生命篇《銀冠》。
“銀是一種金屬,但是銀在黔東南就不一樣了,是被文化了的物品,它承載了我們苗族侗族太多的文化”。同樣是黃遠良書記的一席話,道出了苗侗銀飾豐富的文化內涵。銀飾作為苗侗文化的載體,從設計理念到物質結構形式,都離不開特定的物質文化背景。
在黔東南多民族豐富的民族文化中,銀文化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奇美精巧銀飾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怎么樣把文化和旅游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平臺,讓文化把旅游武裝起來?這也是凱里市政府打造《銀·秀》這臺劇的初衷。
在能工巧匠輩出的民族民間工藝比賽中,苗侗銀飾工藝的優秀工匠們以其精湛的技藝多次奪魁,銀飾系列旅游紀念品備受國內外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喜愛,成為了苗侗人民獨特的“炫富”方式。
“我們這臺戲每天都演,根據游客情況,有時候可以一天演兩次,我們這個純粹是用市場的方法來運作。這臺室內劇演出的劇場可以容納1400人,打造出來后將長期進行演出,每天都演,把這臺劇作為一個產品,一個旅游點打造。”據黃遠良書記介紹,《銀秀》這臺戲演出的劇場在省內來說是一流的,劇場全部采用升降舞臺,安裝了新型的空調系統,所有的音響設備都是國內一流的。而且,對演員陣容的要求也非常高,邀請國內知名的演出團隊加盟。
《銀·秀》將于11月19號晚上首演,值得期待。多彩貴州風大型民族歌舞劇幾個版本在國內外都在演出,我們應該期待類似的文化劇目在全國平臺的影響力。(凌忠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