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在檢察官面前的塑料袋里,除100元和50元外,更多的是10元、5元,甚至1角的紙幣
本案中的兩個父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兒子,但他們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李浩有一個8歲的兒子,但他患有先天性弱視,經過醫生診斷,必須要動手術,但手術費至少需要2萬元。
在一籌莫展的情況下,李浩鋌而走險,選擇了偷走工友王杰的工資卡,取走8000元,帶著兒子去醫院檢查。結果觸犯刑法,被檢察院提起公訴。
李浩的七旬老父為了讓他得到寬大處理,四處籌錢借債,最終在法院開庭前籌齊了8000元零鈔,交到了被害人王杰手上,得到了王杰的諒解。
昨天上午9點半,璧山縣檢察院起訴李浩盜竊案,在法院開庭審理。75歲的李德明坐在旁聽席上注視著被告席上的兒子李浩。李浩因為盜走工友王杰工資卡上的8000元,而被起訴。
當聽到檢察官提出“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時,老人松了一口氣。這段時間,為了兒子能被從輕處罰,奔忙的老人只做了一件事:籌錢!
開庭前雙方達成和解
昨天早上8點左右,離開庭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李德明趕到璧山縣檢察院,找到了辦案檢察官張瀚尹。
“我把錢湊齊了。”老人氣喘吁吁地將一個大塑料袋放在桌上。當李德明打開塑料袋,現場的人都驚呆了。塑料袋里裝滿了錢,除了100元和50元外,還有很多10元,5元,甚至1角的紙幣。
接著,李德明又從衣服內包拿出了一疊百元紙幣。“這些加起來有8000元了。”李德明想把錢還給王杰。
接到檢察官電話后,王杰趕到檢察院。“錢夠的,不用點了。”王杰表示愿意原諒李浩,并現場寫了一份諒解書。開庭前半小時,雙方達成了刑事和解。
璧山縣檢察院考慮到李浩認罪,并與王杰達成了刑事和解,最終作出了從輕處罰的量刑建議。
昨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法官宣布休庭,擇日宣判。
他四處借錢幫兒子減刑
“只要能幫到兒子,我什么都愿意做。”李德明說,他是幾天前才從檢察官處得知,兒子想把錢歸還給王杰,以取得對方原諒的意愿。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籌到8000元,李德明一籌莫展。
李德明每個月只有100多元的低保,今年種的一畝田,也只有幾百元的收成。他在家里翻箱倒柜,東拼西湊,才湊了不到1000元錢。
李德明開始四處借錢。“我能想到的人,都去找過了。”李德明說,他早上出門天黑回家。為了能借到錢,李德明好話說盡,吃了無數次閉門羹。“我差點給他們跪下去。”李德明說到這里時,眼泛淚光。
三天時間里,李德明這邊借100元,那邊借500元,終于趕在開庭前一天的晚上,湊齊了8000元。
兒子是家里的頂梁柱
李德明的家在璧山縣廣普鎮。庭審結束后,記者和檢察官張瀚尹跟隨李德明回了家。這是一棟有幾十年歷史的土平房,屋頂的瓦片已經破了不少。
陰暗潮濕的房間內,除了一臺21寸的電視機,沒有其他像樣的家電。李德明告訴記者,老伴在2004年過世,這些年,李浩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經濟來源,全靠他一個人。
孫子李杰今年8歲,讀小學二年級。“孫子上學去了,他還不知道這件事。”李德明四處借錢時,也沒有對外人說過兒子的事。
“爸爸怎么很久沒回家。”李德明每次都騙孫子說,李浩在外打工掙錢。
兒子偷錢是為給孫子治病
在李杰的書桌上放著一副眼鏡,兩塊鏡片已經破掉了。“這個眼鏡是特別定做的,花了1000多塊錢。”李德明拿起眼鏡說,孫子李杰患有先天性弱視,這幾年的視力越來越差。“坐在第一排都看不清楚黑板了。”李德明說,這兩年,李浩一直在想辦法籌錢給兒子治病。
今年3月,李浩帶著兒子到醫院看病,醫生說,兒子的病需要手術,約需2萬元左右。“他偷錢是為了給孫子治病。”李德明說,李浩取出8000元后,給了他600多元作生活費,然后就帶著李杰去醫院做檢查。
當李浩被警方抓獲時,李杰正準備在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8000元已經快花光了。
目前,李杰已經停止治療,視力依然很差。李德明說,現在他最希望的,就是李浩能夠盡快回家,父子倆掙錢還債,同時給孫子李杰治病。(文中人物除檢察官外均為化名)(記者 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