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今年以來,雷山縣以破解農民難致富為抓手,以學習貫徹落實國發2號文件精神活動為契機,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在抓好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同時,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轉型。
一是促進產業產品轉型。為破解“陡、險”產業化發展瓶頸,桃江鄉從“山、特”上著手,加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轉變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巖寨村野貴茶園在成立注冊合作社之前,僅靠賣茶青,收入低,效益差。為改變賣茶青沒品牌的狀況,該茶園一方面加大投入,配備相關加工設備,加強技術學習;另一方面積極整理相關材料,申報注冊合作社,以合作社運作模式,提升茶園管理水平和打造茶葉品牌。今年,該茶園自行加工和設計包裝的野貴翠芽茶葉正式向市場銷售,不僅改變了茶園的經營模式,促進產業升級,也豐富了雷公山茶葉品牌,發揮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升傳統產業升級。一是提升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為鼓勵和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生豬養殖方法,擴大規模,聚集效益,通過“走訪養殖戶、送政策上門”的方式,傾聽群眾發展愿望,解決群眾發展政策閉塞問題。二是強化種植產業集約化發展。為把核桃扶貧項目做成民生產業、富民產業。今年,雷山縣桃江鄉在全力做好核桃種植的同時,積極引導大基地、有能力的種植戶采取合作社的方式,加強基地管護力度,確保核桃長勢良好,效益顯現。桃江村洪鑫合作社在努力抓好核桃基地種植管護的同時,通過“短、快”的天麻、土雞等項目,保障了基地初創期能發展、出效益。目前,全鄉已成立注冊了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專業合作社正在編制注冊材料。
三是拓寬農民致富渠道。在加強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的“腳步子”問題后,把農民的“錢袋子”問題提上議事日程,科學規劃編制民生項目,加大申報產業項目,多渠道爭取項目建設。群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能力不斷增強。(雷山縣政府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