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雷山縣總面積1218.5平方公里,是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農業縣,全縣常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8萬余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在8萬畝以上,作為傳統的山區農業縣,大部分農田是“望天水田”。這幾年由于雨水不足,加上干支渠道滲漏,每年村民都為水稻插秧和灌溉缺水發愁。
為了緩解水稻灌溉用水困難問題,雷山縣水利局按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利用國家鞏固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水利建設資金,有計劃、有安排對水田間干支渠道的防滲修繕工程。2012年,該縣投入中央補助資金158.8萬元,在大塘、永樂、望豐、朗德、達地、方祥等6個鄉鎮33個村民組的94km年道渠道滲漏進行防滲修繕,解決了6個鄉鎮的3824畝“望天水田”的灌溉用水難題。
6月7日,筆者跟隨水利局技術人員專程到永樂鎮喬桑村驗收水利工程,下午1時許到達海拔900多米的甲當村民組,看到一片農田水汪汪,有的栽上了秧苗,有的正在犁整。一位60多歲的任明發老人放下犁牛,讓給他姑娘犁整,與筆者擺談起來,高興地說:“我們甲當、同界、街上三個村民組的兩條水溝,由于多年失修,漏水嚴重。今年初,村黨支部為我們著想,積極向縣委組織部領導反映,得到了縣水利局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共投入6.9萬元用于購買水泥和沙子運到工地,群眾投工投勞1450多個工日,完成了六條,總長為4360米的渠道修繕工程,現引水到了農田,解決了三個村民組90畝的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受益50多戶、200多人。真是各級政府和水利部門為我們老百姓辦了實事、好事”。(張希才 李玉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