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敖市鎮積極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加快土地的合法流轉,充分利用殘次林、高坎田和荒山新建茶園,大力推進茶園基地的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經營,幫助群眾在家門口致富。
連日來,在敖市鎮果吉村新建茶園里,農民們正在給茶園進行除草壅蔸,確保茶苗健康茁壯成長。
近年來,隨著我縣茶葉產業的加速發展,效益優勢突顯,敖市鎮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看好茶葉產業。去年冬季,該鎮在現有茶園 2000 余畝的基礎上,又在果吉村新建茶園 500 畝,并統一種植國家級良種白茶,高標準發展“黎平白茶”拳頭產品。
敖市鎮政府副鎮長楊秀文告訴記者:今年村里把果吉村作為茶葉示范基地來建設,主要考慮到果吉的自然條件在全鎮是非常惡劣,幫助群眾在自家門口建基地,能夠發展經濟,不靠走出外面去照樣在家能夠解決就業,能夠發財。
為確保茶園建設質量和速度,敖市鎮積極發動村干和示范戶領頭新建,并在新建茶葉基地中套種桔梗、白術、玄參等中藥材,以達到“以短養長、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敖市鎮果吉村村民委主任楊正熾給記者算起了一筆經濟賬,茶葉種植要三年才能產生經濟效益,現在他們就發動群眾,將400多畝的桔梗、紅丹參、玄參等中藥材藥材全部套種在茶葉基地里。每一年下來,一畝玄參最低收入有一萬元,吉梗一畝收入能在一萬五以上。
據了解,這些中藥材當年就可獲益,年平均畝產值可達到 5000 元至 15000 元以上。(陳文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