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創新管理體制。在行政管理體制上實行“區市合一”新模式,工管委主要領導由凱里市黨政主要領導分別擔任,對兩個不同的行政區域實行統一領導,統籌協調,有機整合兩地人力、物力、財力、行政等各類資源,集中解決“瓶頸”問題,緩解了開發區人力、財力不足的困難,推進了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對違規建筑物的執法整頓等工作。
創新服務機制。按照“簡、優、限”要求,建立投資項目幫辦制、項目推進會辦制、項目審批代辦制、重大項目聯辦制、在建項目督辦制等一系列長效機制,做到現場辦事“零”障礙,幫扶企業“零”距離,執行政策“零”折扣,生產經營“零”干擾,違反人員“零”容忍。“全天候、無縫隙、保姆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對重大項目實行“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及時提供水、電、路、土地等保障,設立工業發展基金和企業扶持資金扶持企業,對高載能企業及時給予用電補貼。
創新融資模式。改變以前過于依賴財政資金和貸款搞建設的局面,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墊資和BT模式,引入外地資金和民間資本參與削峰填谷、標準廠房等建設,近1年來吸引投資2億多元。對政府投資項目嚴格管理,實行低價中標,控制造價,每個工程節省投資20%左右。調用凱里市交通、建設、市政、供水等部門的施工隊伍,投入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采取不計人工費用、據實核算等方式,節省投資25%左右。
創新社會管理。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老齡補貼等10項“民生工程”。對失地超過50%的農戶均納入到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范圍,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統一建設萬人集中安置新區,對失地農民實行一戶一套住房、一戶一個低保、一戶一人就業、一戶一個店鋪的“四個一”安置模式。大力扶持發展村(居)集體經濟,鼓勵失地農民集資入股分紅,妥善解決失地農民生計問題,消除失地農民生活顧慮,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支持開發區建設的積極性。(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