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訊 一到晚上就莫名其妙地興奮,而且徹夜難眠
高三女生補腦一月變“話癆”
前一段時間,沈陽高三女生雯雯(化名)總是哈欠連天,學習效率低下。雯雯的母親為女兒買回來一大堆補腦保健品……一個療程下來,雯雯不再乏困,反而變得亢奮起來。第二個療程開始不久,雯雯變得脾氣暴躁,開始摔砸東西,成績一落千丈。5月2日,雯雯的診斷結果顯示:腦痙攣!
在校門口接到廣告
“看人家孩子都在補,咱也不能干看著啊!”提起補腦,雯雯的母親劉女士顯得十分激動。她說,女兒發病前,原本在沈陽市某重點中學讀高三,成績在學年組里也是數得上的,如不出意外,考取名牌大學根本沒問題。
今年3月末,劉女士在校門口接女兒放學。幾名發宣傳單的男女圍上來,將一大把花花綠綠的補腦液廣告硬塞到她的手中。“高考狀元不小心泄露成功秘籍,高考學生補腦最最重要”“高考學生吃什么補品,高考補腦保健品助你進入名校”“高考生不要‘饑餓時用腦’,補充高考營養品要及時”……諸如此類的宣傳語煽動性極強,劉女士一沖動,花了868元購買了3個療程(能吃3個月)的補腦品。
確診為腦血管痙攣
自從吃了這種神奇的補品后,雯雯的狀態果然變了樣:以前,雯雯總感覺困倦,上課都是哈欠連天,記憶力下降。連吃了1個月的補腦品后,她自感頭腦清醒,精神亢奮,別說白天不犯困,到了晚上也很難入睡,學習時間明顯變長了。
一開始,面對雯雯這種“高效率”狀態,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可是好景不長,雯雯相繼出現頭疼、惡心、走路搖晃等癥狀。特別一到晚上,她就莫名其妙地興奮,經常滔滔不絕地講話,而且徹夜難眠,天亮后常說頭痛欲裂。
“莫非是與吃補品有關?”劉女士很擔心,趕緊領著女兒去醫院。經過拍CT片及系列檢查,雯雯被診斷為腦血管痙攣!
學生患者絡繹不絕
提及病因,沈陽醫學院沈洲醫院腦外科主任陳偉稱,導致腦血管痙攣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尚不能排除是服用補腦品導致的。不過,據以往臨床經驗,每年中高考前夕,類似雯雯的學生患者就會增加。
“情緒波動,生氣激動,心理障礙,緊張壓力是發生腦血管痙攣最常見的原因。”陳主任介紹,腦痙攣病人多數是學生,特別是即將參考的初三、高三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睡眠時間不足,完全沒有放松的機會,最容易發生腦血管痙攣,失眠也可以引起腦血管痙攣。
“幸虧就醫及時,否則后果會很嚴重。”陳主任強調,腦血管痙攣是蛛網膜下腔出血致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經搶救治療,孩子很快脫離危險。
補腦產品藥房熱銷
當日,記者走訪了沈城5家藥房后發現,很多標明“食健字”的補腦產品銷售火爆。這類產品的促銷宣傳廣告頗具誘惑力:“增強記憶力”“清除疲勞因子”“改善腦部營養”等。還運用些如“DHA”“EPA”“EGB”等一般消費者不理解的詞匯和術語。
早在2000年,衛生部就曾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文,告誡消費者由于部分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借中、高考來臨之際用虛假、夸大、不實之詞宣傳自己的產品,特提請廣大消費者注意:保健食品既不能提高考試成績,更不能提高智商。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食品廣告管理辦法》第14條規定:“食品廣告中不得出現醫療術語、易與藥品混淆的用語以及無法用客觀指標評價的用語。”
醫學專家認為,保健食品一般適用于特定人群,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青少年并不適宜服用抗疲勞、延緩衰老、改善睡眠之類的保健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