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電信公開對陣iPhone 5
在內地,最早引入蘋果iPhone智能手機的運營商是中國聯通,之后中國電信也引入了CDMA版的iPhone,打那以后,每當有新一代iPhone入華時,兩家運營商的宣傳攻勢便鋪天蓋地而來,公開“叫板”的火藥味也時不斷彌漫著整個行業,此次的iPhone5也自然不例外。

當蘋果宣布推出iPhone5時,對于兩家何時引入到內地便是第一輪攻勢的開始。坊間不斷有各種各樣的猜測,11月20、12月4日、12月8日等等,而兩家官方卻從不公開表態,只有各自地方分公司為吸引眼球在不斷制造煙霧彈,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外界知道其會領先對方第一時間引入iPhone5,以便更好的拓展3G用戶。
正當圍繞引入iPhone5時間成為媒體樂此不疲的話題時,騰訊科技根據以往iPhone上市情況以及多方渠道求證,12月中旬會更接近iPhone5的真正上市時間,而事實也最終證明了這個判斷的準確性。
第二輪雙方的攻勢集中在預售方面。中國電信對于iPhone5的預定工作部署較早,上月20日就有部分省公司打出可以預定的宣傳口號,甚至早在9月,中國電信的北京客服在微博上就發出了可以接受預定的訊息。
而蘋果公司公布最終上市時間后,中國電信隨即宣布將于12月2日9時全面開始電信版iPhone5的預訂工作。有意思的是這個時間比聯通近日公布的12月3日早了一天。
而聯通的回應是,中國聯通沒有要求下屬子公司參與各種iPhone5預約,主要是由于蘋果在每次iPhone上市前就要求合作伙伴不能透露相關信息,因此,中國聯通沒有透露過相關的iPhone5上市時間,也沒有組織預約。
中國聯通當時諷刺的表示,對于有些地區開展的無上市時間、無價格、無型號選擇的“三無iPhone5預約”僅是一種空談和“綁架用戶”的舉措,提前幾十天預約,也容易讓用戶反感。顯然中國聯通意有所指。
第三輪的攻勢則是用戶最關心的購機價格方面。眾所周知,運營商所謂定制版的手機均會推出對應的購買合約計劃,這個相比裸機產品而言,好處在于運營商在提供高額話費補貼的同時,一來可以吸引并拓展更多用戶,二來也可以提高數據流量經營,帶動整體利潤。
在2011年,由于和蘋果合作的業績優于預期,刺激聯通的利潤上升了14%,中國電信也受益匪淺,3G用戶去年增長高達195.3%。
說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自然也的提及國內最大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按理說中國移動是最早與蘋果公司接洽引入iPhone智能手機的國內運營商,而時至今日,其依然與iPhone“無緣”,中移動3G網絡TD-SCDMA制式問題被看作是雙方合作iPhone的最大阻礙。不過近期的一切跡象表明,在中移動快馬加鞭的部署4G之后的明年,其很有可能在引入下一代iPhone。
而對于蘋果來說,采取運營商定制策略一直是其慣用的銷售手法,這樣可以從運營商中獲取穩定的銷量和收入,而中國市場將是蘋果未來業務進一步增長的一個重要市場,蘋果最新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市場收入已達79億美元,占蘋果總體收入的22.6%。
國內上市姍姍來遲 蘋果歧視中國消費者?
今年9月,iPhone5在9個國家地區首批同步上市,而iPhone 5全球第二輪發售涉及22個國家,名單中仍然沒有中國大陸的身影。iPhone5國內上市時間比全球上市時間晚了將近3個月,而價格卻不跌反漲。iPhone5的美國無鎖版裸機官方價格為649美元,僅相當于人民幣4038元。即使考慮到稅率問題,iPhone 5仍然遠高于國外的售價。
眾所周知,吊消費者胃口的饑餓營銷法是蘋果公司的常用手段。不過,此次是否奏效有待觀察。首先,首批iPhone5用戶接連爆出各種明顯缺陷,包括地圖出現怪異情景的“地圖門”、拍照出現紫色光暈的“紫光門”、機身側面和后蓋會掉漆的“磨損門”,以及用力按壓屏幕時出現的“氣泡門”等。
同時大量分析機構認為,從iPhone 4s開始,蘋果就已經失去了第一代iPhone“顛覆傳統的創新”;而iPhone5只是小修小補,外觀和體驗與iPhone4s沒有質的不同。
有分析人士指出,對于蘋果這樣不平等的對待中國市場,國內用戶應重新考慮對其品牌的認知,而不是一味只看重產品。放下炫耀、自我滿足、維持交際圈等附加功能,理性消費才是明智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