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隨著身體的成長,未成年人的第二性征逐漸趨于成熟。此時,未成年人對性充滿好奇,但卻沒有盡早受到科學的性教育。他們從網絡、黃色雜志、三級片、手機黃色信息、不良伙伴間的葷段子等渠道接受片面的、歪曲的“性知識”,其中對性夸張的、錯誤的傳播,更刺激了未成年人對異性身體的渴望,如果此時得不到有效的疏導和教育,便容易造成他們以身試法。
承辦檢察官提醒說,性教育不僅是知識教育,更是以愛為核心的人格教育。應讓未成年人從小就學會平等、愉快地與異性相處、尊重異性,明白性是以兩性之間的愛與尊重為前提,沒有愛與尊重的性是不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要使未成年人建立起以社會感、責任感、尊重感、道義感和幸福感為基礎的性倫理觀。
瞞案不報危害蔓延
在此案中,從去年11月第1名被害人遇害后的三個多月時間里,先后又有4名被害人被強奸。有的被害人初次受害卻隱瞞不報,又遭受了第二次折磨。
承辦檢察官說,被害人越是不報案,犯罪分子的氣焰越囂張,繼續實施犯罪行為的可能性也越大。不報案,會使得犯罪分子產生僥幸和得寸進尺的心理,認為被害人軟弱可欺,往往會無休止地糾纏下去,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被害人的性權利和人格尊嚴。瞞案不報,會增加偵查的困難,在證據收集、證詞差異等方面均存在問題,從而影響打擊強奸犯罪的效果。而瞞案不報更大的危害在于,施暴者不能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會繼續危害社會,使更多女性成為其淫威下的犧牲品。
“改變被害人瞞案不報的現象,要從癥結入手。強奸案的被害人多存在羞憤心理和對侵害者持有裸照威脅的恐懼心理。對此,首先要幫助未成年被害人樹立正確的貞操觀念。不能自輕自賤,轉移對過去事件的注意力。其次,要幫助未成年被害人建立對司法的信任感。司法機關要利用技術手段刪除裸照等威脅、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被害人的人身安全,這樣才能合眾力有效防止犯罪分子重新危害社會。”
最后,承辦檢察官提醒廣大未成年女性,應注意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要隨意將自己的學校信息、家庭住址、生活規律等告知他人,以防被不良分子所利用。與陌生人相見時,應盡量選擇在健康文明的公共場所,可由知心朋友陪同前往,以防受到不法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