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操鄉(xiāng)冗矮組坐落在四面大山圍繞、中間深凹的麻窩里面,沿著彎曲盤山小路爬到山頂,再由山頂下到谷底,需要走一個小時左右的山路,巖石突出,為石漠化地帶。
“背篼干部”梁勇帶著采風小分隊來到村民柏落妹家,圍著她家的柴火堆坐了下來。做好飯菜,碗筷、盤子及酒杯就放在地上,以地為桌子。
柏落妹,苗族,83歲,老伴、兒子相繼過世,屬空巢老人,孫子孫媳外出打工,惟與兒媳相依為命。婆媳二人已年老,加之大山阻隔,遠離集市,所需生活、生產用品全靠“背篼干部”捎帶。走出深谷要個把小時,再走到集市要七八個小時,即便坐車也要兩個多小時,村民趕集購置生活、生產用品,必須“日出而行、日落才歸”,在集市還不能逗留過久,所以“背篼干部”為村民解決了實際生活困難問題。
據(jù)柏落妹兒媳婦說,他們這里遍山盡是石頭,耕地特少,又無水源,靠望天吃水,在山石旮旯、石窩窩里面種玉米、高粱過活,遇到干旱沒有蔬菜,只得用水泡飯吃,有時用面條當菜下飯,面條就是他們最高檔的菜肴,面條下飯也要等到逢年過節(jié)才吃得上。政府救濟的大米,也是要等最珍貴的客人來時才做來吃。放眼四望,由于村民取暖煮飯皆用柴火,以致植被遭到破壞,故四周盡是光禿禿的大山。
柏落妹兒媳婦在我們每人面前地上放上一只碗,并倒上滿滿一碗酒。據(jù)介紹,這是當?shù)孛缂业娘L俗習慣,客人進門、出門都必須喝上一碗酒。
從柏落妹家出來,又到村民組組長羅永祥家走訪了解情況。
當采風小分隊隊員之一的《貴州日報》記者沈仕衛(wèi)問及“背篼干部”梁勇的工資待遇時,梁勇說他是鄉(xiāng)政府的臨聘干部,每月工資才740元,騎摩托車下村組,每月汽油費得花150元,再除去手機話費,工資基本上就用完了。沈記者當即表示要送一臺筆記本電腦給梁勇,并主動提出將聯(lián)系一些老板也送電腦給其他臨聘“背篼干部”。
臨行時,苗族村民們拉著梁勇的手千恩萬謝。采風小分隊一行由谷底爬到山頂,筆者無意間回首下望,看見柏落妹還站在她家門前翹首山崖,禁不住熱淚盈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