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金黔在線訊 近年來,雷山縣不斷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效推進了農村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實現了土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目前,該縣土地流轉已達1.5萬多畝,土地年增值750多萬元,農民年增收上千萬元。
該縣立足茶葉、畜牧、果品、山野菜、中藥材五大農業優勢產業,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著力健全土地流轉服務網絡,建立土地流轉臺賬制度和信息資源制度,鼓勵農民發展現代農業,讓土地流轉實現規模效益。長豐村村里流轉土地20多畝,每年以每畝租金1100元價格與大華木業有限公司合作粗加工林產品,現在村民不僅可以拿租金,還給企業打工,人均月收入達1500元。與長豐村一樣,望豐鄉排肖村采用“反租倒包”形式,將200多畝土地租給茶場和茶加工企業規模化種茶,參與茶園的管理與生產,人均年增收達3000多元。
為保證有土地“被流轉”,該縣一方面積極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對“洗腳上岸”進城入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在政策、子女入學、參保等方面亮出“綠燈”,免費組織農民進行各項勞務技能培訓,著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
該縣在租賃、轉包、轉讓、互換、入股等基本流轉形式基礎上,推行了“大戶+農戶”的土地租賃模式、“農戶+農戶”合作制模式、股份制或聯合開發模式、“中介+農戶”委托流轉模式等,農村土地流轉有力地促進了土地經營的規模化和集約化,使全縣農業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茶葉、畜牧、果品、山野菜、中藥材等產業相繼步入發展快車道。
(唐光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