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特約記者 侯天智)貴州省雷山縣把優勢變為特色、變為品牌,加快培育農村主導產業,使一村一品產業規模逐步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結合發展現代農業,雷山縣新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等專業村社60多個,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村經濟發展格局。
方祥鄉陡寨村李振華自開辦了中藥材加工廠,經過幾年的努力打拼,現如今,他已是當地響當當的富裕戶,在他的帶動下,全村80多戶200余貧困人口依托種植中藥材走上了富裕路。全村中藥材年產值達到22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近4000元,家家蓋起了新房,拉上了電話,彩電、冰箱扛進了家庭。如今,天麻、冰球子等中藥材種植已經成了當地的拳頭產品。
西江鎮有加工手工業制品的傳統,先后培育出銀飾、刺繡等庭院產業。縣里和鎮上加大投資力度,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優化升級,通過發揮村黨支部的作用,走出了“支部+協會+農戶”的路子,使專業村社形成產業化經營,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農民收入的穩定來源。
地處海拔1500多米高坡的西江鎮腳堯村,結合當地資源優勢,走上了茶葉、山野菜種植的發展路子。如今的腳堯村,標準的茶葉、山野菜種植基地錯落有致。從2002年開始,村支書吳秀忠、村主任吳秀祥根據實際,結合該村的地理形式,帶頭在全村搞茶葉、山野菜種植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去年該村茶葉產量達15噸,為全村農民創純收入78萬元,種茶農戶戶均收入6318元。如今,該村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文明富裕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