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潘國雄)今年5月,雷山縣全面啟動鄉鎮村便民利民黨務政務綜合服務工作以來,鄉鎮村轉變職能,變“管理型”為“服務型”,“農民即上帝”從政理念深入基層干部人心,基層便民服務工作帶來農村新氣象。
一個窗口 從“多家挨個跑”到“只進一家門”
“服務中心真方便辦事,20分鐘我就辦成了三件事,用不著再跑再問了!”5月31日,大塘鄉排里村民余保伯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針對農村群眾辦事難的實際情況,著力構建服務基層和群眾的機制,雷山縣在鄉(鎮)、村(居)全面創建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讓老百姓找得到人、辦得成事,并通過受理、承辦、回復三個環節,實現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結,真正做到“敞開一扇門,辦成千家事”,把服務送到了群眾身邊。
“原來要跑幾趟才能辦完的事,現在一個辦公室就能辦完,讓群眾少走一段路、少進一道門、少找一個人,既提高效率,又方便群眾!”大塘鄉服務中心負責人由衷地說到。
“把服務室建到村組去,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鄉便民利民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易武談到的發展計劃。
一套流程 辦事公開透明
“以前為了一件小事,不知跑多少個來回,事情即使辦成了,心中總是不滿意,交費是工作人員說了算,自己也不清楚。” 丹江鎮羊排村農民金飛說,“現在辦事程序和辦事公開都上墻了,哪些交費哪些不交費,心中一目了然,事情辦下來爽多了!”
為形成有效的管理方法,各鄉鎮廣泛征求意見相繼出臺便民利民服務指南和制度匯編,統一了服務標識、運行方式步驟、組織保障,明確了參與服務的部門單位、人員調配方式、服務事項、收費項目、辦事程序和制度、管理考核辦法。各村(社、居)也根據實際分別制定了本級中心(站、點)服務指南和制度,并嚴格上墻執行。縣便民利民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站、點)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強對鄉(鎮)服務中心和村級站(點)建設和運轉情況的督查指導,同時,將服務中心(站、點)的建設和運轉作為黨風廉政建督查的重要內容量化打分,計入年終考核。
一套機制 足不出戶辦成事
“足不出戶,就能把事辦,太方便了!”雷山縣丹江鎮西門村民陸光英對鎮便民利民服務中心贊不絕口。原來,63歲的陸光英因病在黔東南州醫院住院花去8325.67元,5月17日,她拿合醫證到鎮合醫辦報銷醫藥費,由于報銷人多,工作人員要求她先回去,把需要報銷的醫藥費留下,第二天駐村干部就把報銷得醫藥費氣3265.3元送上門來。
為確保基層便民利民黨務政務綜合服務工作不走過場,雷山建立和完善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約時辦理、辦事跟蹤、上門服務、責任追究制等相關制度和措施。各鄉(鎮)服務中心和村級站(點)還采取發放宣傳資料、廣播、會議等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共發放宣傳手冊、傳單等6600余份,提高群眾對中心(站、點)的服務內容、方式、流程等的知曉率。并將坐班(值班)人員安排、聯系電話、監督投訴方式等一并公開,嚴格執行考勤、全程代理服務、值班等制度,通過制度規范行為,提升服務質量。
據統計,截止目前,雷山縣各鄉(鎮)、村(社、居)便民利民服務中心(站、點)共計接待群眾863人次,辦理各類證件210本,辦好事實事572件,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3起,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極大地改進黨群干群關系,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