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通訊員 潘國雄)“吃農家飯、干農家活、賞農家景、住農家樓”原生態的田園式、體驗型鄉村旅游,越來越受游客的喜愛。“五一”小長假,雷山縣西江苗寨接待游客3.8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33.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69.5%和135.7%。
被譽為“中國苗族文化中心”的雷山擁有龐大的天然氧吧雷公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世界獨一無二的西江“千戶苗寨”和銀飾鍛造工藝等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雷山依托濃厚的苗族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態資源,發展以民俗鄉村游、生態農業觀光游、自然田園風光游為重點,集生態觀光、體驗民俗、旅游健身、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西江“千戶苗寨”、郎德奧運圣火線路、雷公山森林公園、大塘新橋水上糧倉、苗族鼓藏頭、麻料銀飾村、苗家樂等一批原生態鄉村旅游景區景點聲名雀起,成為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前來呼吸天然氧氣、體驗苗族文化、享受和諧生態的“快樂大本營”。目前,該縣發展以挖掘苗族文化為主的農家樂368戶,年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解決2000多人的就業,帶動周邊3000余戶農戶發展種養殖,戶均創收2000元以上。以銀飾、剌繡、蘆笙等為主的“家坊式”民族工藝品加工達1.2萬戶,年創產值超1億元。據統計,去年,雷山以鄉村旅游為主的接待中外游客138.7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4.39%和87.32%。
如今,雷公山腹地102個民族村寨里“繁花綠葉的院落、鄉土氣息的小木屋、純生態的農家菜”成為游客追捧的景點,外地游客和市民紛紛來到寧靜的雷山鄉村,享受樸實的農家樂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