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工人在貴州正康公司建立的丹寨種苗基地里鋤草,這里的育苗采用扦插繁育技術,比傳統的嫁接方式縮短近一半的出苗時間。
據金黔在線消息 從2006年開始,丹寨縣加大了金銀花產業發展扶持力度,把金銀花列入了全縣“產業富民”項目之一,并相繼成立了中藥材金銀花產業化實施領導小組、技術實施小組、種苗培育和采購工作組,不僅有專門機構研究、決定金銀花基地建設、市場銷售、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問題,還有專人負責技術培訓、技術指導、種苗培育和種苗采購等工作。
為激發種植戶的積極性,丹寨縣近3年來每年從縣財政中擠出資金100多萬元,對種植農戶進行補助。縣中藥材產業辦副主任王文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建金銀花種植基地第一年由縣財政補助種苗款,按照1畝地種150株金銀花,1株苗6元計算,農民新種1畝金銀花得苗款900元,另外還將補助專用化肥每畝80元,病蟲害專用農藥每畝20元,連補3年,對整地和植苗經驗收合格的,還將由地方財政一次性補助每畝400元,共計新建每畝能得各項補助1440元。
與此同時,丹寨縣還對金銀花種植和撫育管理給予貼息貸款的優惠政策。目前,種植戶申請財政貼息貸款共計221.2萬元,已實際到位財政貼息貸款125萬元。
有了專門的產業管理、技術團隊以及一系列優惠補助政策的實施,丹寨農民的種植熱情一年比一年高漲。南皋鄉種植大戶羅玉武幾年來把金銀花種植面積擴展到了300多畝,并以每個月900元的工資聘請了6名當地農民為他長期管理,今年他賣出鮮花1萬多公斤,收入15萬多元。縣科技局局長文有軍向記者透漏,金銀花種植已由過去向各鄉鎮“攤任務”轉變為各地“搶任務”,今年全縣計劃新建金銀花基地1500畝,各鄉鎮的上報任務申請中,單南皋鄉一個鄉申請種植面積就達到了1900畝。
“丹寨的金銀花種植不再是像過去一樣撒胡椒面,而是開始走向規模化、規范化。”縣中藥材產業辦副主任王文江說,最近兩年發展起來的金銀花種植戶大都面積在3畝以上,今年在興仁鎮新建的金銀花示范基地就是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形式進行管理培育。同時,該縣引進貴州正康中藥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到丹寨開展金銀花的訂單收購和初加工工作,步入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
依據建成“重點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規范化科技種植示范基地、加工基地和生產營銷基地”的目標定位,到2015年,丹寨縣將建成一個300畝的標準化種植示范園和5個金銀花種植示范村,以及年可供20萬株金銀花苗的種苗基地。全縣金銀花種植面積將達1.5萬畝,實現產值900萬元,加工干花300噸以上,實現加工增值600萬元。
采訪手記
金銀花,又稱銀花、雙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是藥、食兩用品種,它以花入藥,是我國十大常用中藥材之一,具有清熱解毒、抗菌之功效,廣泛應用于中藥方劑、藥品、食品、保健品等多個領域,具有極好的市場前景。
金銀花產業對丹寨來說,是一項新產業。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丹寨縣委、縣政府已逐步摸索出了這項產業發展的門道,并明確了今后的發展目標。丹寨農民也一改以前的觀望態度,爭相種植“富民花”,并已初嘗產業甜頭。
記者獲悉,丹寨在下一步金銀花發展工作打算中,已開始謀劃組建金銀花種植專業合作社,并在促進龍頭企業新建加工廠的同時,動員金銀花種植大戶開展金銀花產品初級加工,適時出臺加工設備(設施)的補貼優惠政策。
小小的金銀花如今已承載著當地農民開辟致富新路的夢想,憧憬著漫山金銀花“流金淌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