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周亮)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岑鞏縣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作為工作的重點,通過深度開發的“思州大米”、“思州綠茶”、“思州文旦柚”等特優品牌農產品暢銷湘黔市場,雜稻制種與安徽、湖南等省外公司簽訂大額合同“訂單”,湘黔邊區特優農產品“大市場”初見雛形。
轉變服務方式,提供全面技術支持 該縣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產業為突破口、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陽光工程”、“三農服務團”等載體開展各類農科培訓,培訓農民群眾4.6萬余人次,培養了一批“懂技能、會管理”的“土專家”、“田秀才”,為優質糧油、雜稻制種、優質果品、烤煙生產等特色農業基地建設提供全面技術支持。采取學用轉化建立了“一戶一技能”示范基地36個,各類科技示范戶3360余戶。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引導廣大農戶從傳統種植型向科技含量型轉變,從生活適用型向經濟優質型轉變,傳統耕作向機耕種植轉變,零星種植向連片種植轉變。
調整產業結構,擴大規模生產經營 該縣根據氣候條件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是大力發展優質稻、超級稻種植和雜稻制種產業。全縣雜交水稻種植8.36萬畝(其中優質稻種植5.5萬畝),雜交玉米種植4.65萬畝、優質烤煙種植7300畝,反季節蔬菜示范點5個1200余畝,種植蔬菜3.2萬畝,建成草莓、西瓜等特色產業基地2500畝,已實施雜稻制種1.3萬畝、預計創收3000余萬元。二是大力開發優質水果、茶葉和發展生態畜牧業。全縣種植干鮮果2.6萬畝,建成茶葉基地近0.3萬畝的基礎上,新建龍頭企業原料基地5萬畝、精品水果基地2500畝、優質茶葉基地1000畝,農戶年創收1500萬元,受益4600余戶。建成年大牲畜存欄7萬頭、出欄0.8萬頭,生豬存欄17萬頭、出欄15.5萬頭,羊存欄2.8萬只、出欄2.2萬只的養殖基地,預計年創收1.4億元。
整合內外資源,大力培育龍頭企業 該縣充分利用與銅仁地區和湖南懷化地區毗鄰的優勢,積極開辟省內外市場,以大米加工、糧油加工、種子制作、果品開發為重點,采取建立“公司+基地+農戶、項目+基地+農戶”經營機制,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已建成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帶動農戶18950戶。如固定資產投資930萬元、年產3萬噸“思州牌”的岑鞏縣思州米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產。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為全縣特優農產品深加工搭建了大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