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特約記者 唐光新)近年來,雷山縣積極探索培育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路子,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充分發揮了協會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作用。目前,全縣已有5000多人加入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變身為懷技在身的鄉土人才。
近年來,雷山縣依托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充分發揮其技術交流、技術推廣和農產品流通等方面的作用,聚集、培養和發展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鄉土人才,從而成為鄉土人才新的孵化器。該縣以茶葉、畜牧、果品、山野菜、中藥材、土陶、旅游等特色產業為重點,積極引導農民成立相關專業技術協會。目前,全縣有望豐鄉望豐村果品協會、方祥鄉雀鳥村中藥材協會、丹江鎮長豐村土陶協會、丹江鎮烏東村旅游協會等農村專業技術協會10多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采取各種形式組織會員在生產實踐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經驗。同時,該縣還大力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組織會員參加農民實用生產技術、營銷知識培訓、市場經濟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培訓。今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余期,培訓會員達5000余人次。
該縣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增強了農業的整體競爭力,而且還成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拉力器”。望豐村有茶葉基地1585畝,在村茶葉協會的帶動下,開辦了望豐苗鄉茶加工廠,加工銷售茶葉,今年茶葉銷售收入達10萬多元。全村有果品基地1128畝,在村果品協會牽線聯系下,果品成熟季節,老板就上門收購,解除了果農的后顧之憂,該村每年果品收入達30多萬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