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港訊 (特約記者 張希才) “我家種有茶葉基地48畝,今年已有收益面積15畝,茶青收入現金19500元”。這是雷山縣望豐鄉望豐村村主任吳江8月15日接受筆者采訪時高興地說。
近年來,望豐村農民根據本村的資源情況,發展茶葉產業,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今年上半年,該村茶青收入65萬元,戶均純收入1934.5元,人均431元。茶葉產業成為望豐村農民增收主渠道。
望豐村現有336戶,1508人,位于縣城西部,海拔900多米的雷公山腳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種茶葉的一塊寶地。90年代以來,該村兩委瞄準市場需求,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兩山”扶貧攻堅的大好機遇,積極組織和帶領全村農民向荒山進軍,種植茶葉。截至2009年,全村種茶面積3600畝,戶均10.7畝,經濟收入不斷增加。但是,由于這里沒有加工廠,茶農采摘十幾斤幾十斤茶青,都要運到縣城或三角田茶葉加工廠去交售,往返20多公里,很不方便。由于路程遠,茶葉交售不及時,茶青發熱變質,降低了茶價,給茶農造成了損失。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2007年在省農業廳的扶持下,投資3萬元,在該村建成一座手工炒制茶葉加工廠,之后,又在縣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新建了兩個茶葉加工廠,現該村有了三個茶葉加工廠,具備了以茶興村的條件,茶農們隨采茶隨交售,大大方便了茶農。日前,筆者到該村采訪,村民們高興地告訴筆者,該村茶葉由過去的每畝產值800—1000元上升到現在的1300—1800元。2009年上半年,該村茶青純收入達65萬元,戶均1934.5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