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貴州日報消息 榮獲國家農業部“部優”產品的從江椪柑,一度成為從江縣紅極一時的“富民產業”。然而,今年年初幾百萬公斤椪柑“滯銷”,在給當地果農帶來重大損失的同時,更讓不少人質疑這項已發展了20多年的產業,一些人甚至認為,從江椪柑到了該“淘汰”的時候。
是繼續放任從江椪柑走向下坡路,還是“危”中尋“機”,吸取“滯銷”教訓,走精品道路,重振椪柑產業雄風?
黔東南州州委副書記韓卉認為:“從江椪柑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無名到有名,形成發展來之不易,顯現出來的綜合效果明顯,品牌產業不容抹殺。”
“致富果”風靡一時
“那些小樓,就是靠種椪柑建起來的‘椪柑樓’。”7月2日,在平油椪柑基地,從江縣貫洞鎮刷搞村村支書梁品松指著山下一棟棟紅磚小樓驕傲地說。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從江縣在全縣大面積建立椪柑商品基地,占地180余畝的貫洞鎮刷搞村平油椪柑基地便是那時建起來的,從1993年基地椪柑進入豐產期以來,平油椪柑基地每年平均產椪柑100萬公斤,平均年產值60萬元。椪柑產業也成了刷搞村主要產業,全村種植椪柑面積達到600多畝,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
小小椪柑一時成了各地爭相搶種的寶貝,“椪柑村”、“椪柑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江椪柑也先后榮獲農業部“部優”產品獎、“93曼谷中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金獎”,入編《中國名特優椪柑》一書。
同時,從江縣通過舉辦“從江椪柑節”、“侗族大歌節”,利用電視、報紙、網絡集中宣傳,進一步擴大從江椪柑的知名度,并不斷加大對椪柑產業的投入,20多年來累計投入近3000萬元。成立了全省規模最大的果樹技術專業服務隊伍,在所有種植椪柑的鄉鎮設立果樹技術服務站,加強技術培訓與服務,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歷經20多年的發展,從江椪柑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椪柑產業也已成為從江優勢產業,從江“椪柑之鄉”的美名不脛而走。到2008年,全縣椪柑種植面積4.865萬畝,覆蓋13個鄉鎮196個行政村2.3萬戶13萬人口,占全縣人口42%。全縣靠種植柑橘走上致富路的農戶達1.3萬戶8萬余人,蓋起了3000余棟“椪柑樓”。
“滯銷”之痛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近兩年從江椪柑的市場形勢卻急轉直下。
受雪凝災害影響,加上部分病樹更新,2008年從江椪柑只有2.2萬畝掛果,總產量約1400萬公斤,正當果農們期盼像往年一樣賣個好價錢,挽回損失的時候,卻在市場遇冷了。
金融危機、四川廣元柑橘“大實蠅”事件相繼爆發,給從江椪柑銷售帶來巨大影響,一時間,從江椪柑價格暴跌,果品積壓,一些不堪重負的果農開始以每斤1角、2角的價錢賤賣椪柑。
椪柑大量積壓,黔東南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州“兩會”期間還召開了專題會議積極為果農尋找應對措施,擴大銷路。一場為從江椪柑找出路的愛心行動迅速在全州展開。
州內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從江縣更是全民動員,千方百計拓展椪柑銷售市場,實行“部門帶頭、干部參與、企業帶動、獎勵果商”的促銷策略,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優惠政策,打造從江椪柑銷售綠色通道,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最大限度減免有關稅費,同時實行獎勵政策,對到從江收購椪柑的外地客商和本地販銷大戶實行產地直銷獎勵政策。
經過全州上下的努力,積壓椪柑全部售完,但積壓時間太長,約有10%的果品腐爛,同時收購價低于往年均價一半左右,果農大幅減收。
在查找原因中,大家普遍認為,這次“滯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果園粗放管理、老化病化果園多、果品質量下降、市場競爭力減弱、假冒果品沖擊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了從江椪柑銷售長紅的局面。
記者采訪了解到,2002年鼎盛發展時期的從江椪柑面積達到了6.65萬畝,2008年減少到了4.865萬畝,其主要原因在于多年來未進行過品種更新,低產、品質差的果園較多,加上老化病化果園增多,果品質量下降,競爭優勢日益下滑,果農積極性降低。在有“椪柑鎮”之稱的貫洞鎮,全鎮1.4萬畝果園,豐產果園僅為5000畝,低產果園4000畝,老化病化果園就達到5000畝。
“產品保鮮袋滿天飛,外地椪柑套上從江‘部優’產品保鮮袋,搖身一變就成了‘從江椪柑’,在市場上魚目混珠。”一位果農說。由于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打假機制,市場上假冒果品泛濫,不僅嚴重損害了從江椪柑的市場聲譽,更對從江椪柑的市場競爭力、價格優勢造成了重大影響。
產業振興正當時
“不能讓‘富民產業’一蹶不振,面對椪柑市場低谷期,我們要主動出擊,及時查找問題,解決問題。”7月1日至3日,黔東南州政協主席粟多能、州委副書記韓卉帶領州農業局、州林業局等部門領導以及專家,對從江椪柑產業發展進行專題調研。通過調研認為:發展了20多年的從江椪柑產業雖然目前面臨著諸多困境,但產業前景依然看好。隨著“兩高”快速通道的建設利用,邊遠閉塞的從江縣將一躍成為貴州距珠三角區域最近的縣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區位優勢凸顯,為該縣特色優勢農產品的發展將提供新的廣闊目標市場。
另外,素有“金不置,銀不換”小氣候之稱的從江縣,非常利于果樹的生長和果品糖分的積累,是我省少有的果樹發展理想之地。當地果農經過20多年生產實踐,大多掌握了生產管理技術,能自主進行生產經營,還涌現了一批椪柑種植能人。
這些都是從江椪柑產業振興道路上不可比擬的優勢。
對于下一步的發展,調查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利用國家創建標準化種植園契機,推進從江椪柑產業標準化建設,加強椪柑病蟲害防治,加大科技隊伍建設,利用科技力量對老化病化果園進行徹底清園,對低產果園進行產品優勢升級,加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建立打假機制,扶持農村柑橘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對現有椪柑進行結構調整走精品道路……
記者了解到,由黔東南州農業局和從江縣共同負責的從江椪柑產業最新發展規劃將于近期出爐,從各個方面推進椪柑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目前,從江縣正積極搶抓“兩高”機遇,加快以果園小水窖、沼氣池為重點的果園灌溉設施建設,提高果園保土、保肥、保水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在去年治理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黃龍病治理力度,確保產業安全健康發展。并以“兩廣”市場為導向,擴大規模種植,培植種植大戶,推行標準化生產,調優品種結構,努力實現椪柑產業的優化轉型和升級。
椪柑三問
從江椪柑市場遇“冷”,下滑原因眾說紛紜,如何振興各出奇招。但我以為,重振椪柑產業需首先弄清三個問題。
一曰“從江椪柑”是誰的品牌?先問大家:“海爾”是誰的品牌?答曰,“海爾”是張瑞敏的品牌,所以張CEO負責對海爾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市場、服務等制定規則、督促實施、按章分配等等,這個鏈條使“海爾”品牌穩坐市場,不斷前進。我們再問“從江椪柑”是誰的品牌,是誰對它的生產銷售鏈條負責,答曰,好像是縣政府,又好像是州政府、鎮政府、農民,又好像都不是。市場主體不明確,品牌無從依附,何談做強做大。
二曰“從江椪柑”還能立足市場嗎?答曰,是的。“從江椪柑”1989年獲農業部“部優產品”稱號,是以皮薄肉厚、甘甜無渣的特質為基礎的,而這種品質是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品種使然,別人無法復制,這是“從江椪柑”比較優勢所在,是其立足市場的內因。另一方面,多年的銷售和宣傳,已使“從江椪柑”在全省乃至周邊省區小有名氣,再加上我省“兩高”快速通道建設,將使從江縣一躍成為貴州距珠三角區域最近的縣,區位優勢凸顯,市場更廣大。
三曰如何建立市場主體?首先是政府要擺正位置,重點是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環境,不能大包大攬。其次是扶持培育龍頭企業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由它去做大做強“從江椪柑”品牌,三是幫助農民組建種植、銷售專業合作社,這既是市場主體,又是龍頭企業的助手。三方各司其職,相信從江椪柑產業一定能夠穩步走上規模化、科學化、規范化、市場化、產業化道路,“從江椪柑”品牌一定能再次叫響市場。
(陳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