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寨鄉(xiāng)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札記
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中,黎平縣壩寨鄉(xiāng)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在農村著力構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創(chuàng)建了全國首個農村基層學習型組織——壩寨鄉(xiāng)“鄉(xiāng)村學會”。 鄉(xiāng)村學會的成立,在該鄉(xiāng)樹起了一面學習奮進、推動發(fā)展的旗幟。
目前,學會有會員186人,其中黨員132人(含農民黨員46人)占會員數的71%、入黨積極分子21人占11%、農村致富能手22人、離退休干部6人、村干10人。其中有來至北京、浙江等地高校學生和關心農村經濟建設的各屆人士42人。廣大會員滿懷激情,紛紛參加學習、研討和實踐活動,為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和鄉(xiāng)村的發(fā)展獻計獻策。
在學習活動中,該鄉(xiāng)采取研討的方式促進交流,針對干部群眾反映比較集中和關注的基層民主自治、農村低保等級評定、計劃生育等工作的難點、熱點問題展開研討,提出了以“一事兩議三表決四公開”方式推進村級民主政治建設;在干部隊伍建設上,取消年終考核,實行季度“四定四評”考核評價機制。
為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該鄉(xiāng)在學會網站設立“便民服務欄目”,方便群眾和外出務工人員直接在網上反映問題和政府開展服務,網站開設以來,共收到群眾建設性意見和建議9條,回復處理9條,處理的內容涉及山林糾紛、民情民生、整臟治亂等內容。蟬寨村會員吳東軍根據多年擔任村支書的體會,寫出《抓好黨建促發(fā)展》一文,在會員網上發(fā)表受到該鄉(xiāng)黨委重視,采納其建議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現在,網站已成為了鄉(xiāng)村干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中,由學會牽頭,該鄉(xiāng)每月開展一次學習座談會,交流工作感受和致富經驗。會員王長貴是個致富能手,2010年帶頭種植了4000袋靈芝,一次性賺了3萬多元。在交流中,王長貴介紹了自己的成功經驗,蟬寨村會員吳成榮在他的幫助指導下,今年種植了2000多袋,創(chuàng)收15000元。王長貴還帶動壩寨、青寨、器寨和蟬寨四個村的會員種植了30畝雪蓮示范園。
在學建活動中,高場村會員吳振和、吳明高、楊宗平、楊昌繁四人,結伴研討紅色文化,調查考證中央紅軍路過黎平高場的歷史典故,現已形成數萬字文稿,并擬結集出版;還對國內罕見的含笑樹原始森林資源進行調查,并列入該鄉(xiāng)旅游景點開發(fā)進行打造。
與此同時,女黨員也同樣活躍在學建活動之中。李和平是路團村民族文藝表演隊長,她在與其他會員學習中受到啟發(fā),結合鄉(xiāng)村計劃生育工作實際,編排了《生男生女都一樣》等節(jié)目,深得群眾喜愛。
黨員身先士卒、模范帶頭引路。2011年春,對前年秋季以來的“三季連旱”,該鄉(xiāng)黨委政府發(fā)起了“抗旱保春耕”攻堅戰(zhàn)的動員號召,廣大黨員迅速響應、積極行動。路團村會員吳臣華、陳家模從4月9日起,一直堅持戰(zhàn)斗在田間地頭,連續(xù)一個星期不停地為群眾義務抽水打秧田。連洞村會員吳國富、石昌全丟下自家秧田不管,首先為群眾挖通長年堵塞的水溝,為群眾抽水打田,受到了群眾的高度贊揚。
在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活動中,壩寨鄉(xiāng)在“深”字上下足功夫、在“實”字上做出成效,切實增強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把學習的成效轉化為工作的成果,并不斷推向深入。(楊理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