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黔靈大批獼猴失蹤 多只遭虐暴斃(組圖)

“黑可兒”的背上有一個槍眼
大批黔靈獼猴去向成謎
8月的第一個周末,周扎帶著水果、花生等猴食來到黔靈公園。幾乎每個周末,她都會這里遇到一起為獼猴維權的吳敏,雖然兩人年紀相差大約20歲,但兩人卻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3年前,我到黔靈公園鍛煉身體時,每次都看到一位個子不高的老太太,提著又沉又多的猴食在喂猴。通過了解,我慢慢明白了吳敏執著堅持下來的原因,一是這里的猴子沒有足夠的食物來源,二是這些猴子像人一樣通性情,令人憐愛。”
據記者了解,貴陽市民自發喂猴已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為數百只獼猴食物來源的主要渠道之一。這些市民每年花費在獼猴上的費用已有相當規模。
75歲的任崇敏,從2003年自發上山喂猴,至今已有9年時間;今年66歲的曾文芬,喂猴歷史也近十年。
曾文芬表示,十余年來,她基本上沒有間斷過上山喂猴。有時自己身體不好,背不動四五十公斤重的猴食,就會雇請民工替她背上山。她每個月的退休金1400元全部用來買猴食,不夠時她的子女還給她錢。
目前,堅持喂猴的愛心市民和委員會成員已有200多人,職業包括醫生、教師、工人、職員、學生及自由職業者,年齡從20歲至76歲不等。
2008年冰災期間,黔靈山封凍了,但惦記著猴子的十幾名喂猴人,腳綁防滑繩,手牽手上了山,為猴群送來食物。2007年,貴陽市評選“十大真情故事”,“黔靈山上喂猴人”高票位居第一。
正是這些每天堅持喂猴的愛心市民,發現了猴子不斷消失的現象。喂猴人特別提到,其中,2009年兩個月時間內就有200多只獼猴失蹤。
近些年來,到底有多少只猴子失蹤呢?記者沒有從黔靈公園管理處得到答案,但可從專家的研究結果中窺見端倪。中科院博士后、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專家周江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黔靈獼猴種群增長規律與自然種群生長規律不符:2006年,黔靈獼猴有270多只,至2007年下半年應有350只左右,但結果只發現320多只;2009年調查發現黔靈獼猴有611只,按理到2011年應該發展到1000多只,但事實上僅有380只左右。
黔靈獼猴的去向成為焦點,目前沒有權威部門就此事進行解釋,但并不妨礙坊間進行各種猜測。
有市民稱,目前獼猴的國際價格為18000美元/只,貴陽的批發價則為3000元人民幣/只。中科院博士后、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專家周江分析,“只有三種可能:一是出口國外,做醫學實驗動物;二是廣東等地還有吃猴腦的習慣;三是進入有錢人家充當寵物。”
針對黔靈獼猴失蹤的話題,記者電話聯系黔靈公園管理處負責人時得到的答復是,“不要相信那些小道消息”。
但誰來提供正規渠道的消息呢?這是所有關心此事的人都在期待的答案。(文中市民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