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韭菜頻現 記者調查發現農戶加倍使用低毒農藥
中心負責人呂女士表示,她們只對樣本負責,就是說,不表示同一批次的其他韭菜不會出現農藥殘留超標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檢測這兩斤韭菜,記者在該中心花費了900元(每項農藥檢測費100元)的檢測費用,這顯然不是一個普通消費者所能承受的價格,而且,當記者拿到那“完美”的檢測報告時,兩斤韭菜已經為了檢測全部被制成了菜漿。
按照呂女士的說法,即使記者再光顧同一個攤位,也不排除可能買到農藥殘留超標的韭菜。很遺憾,記者最終也沒能品嘗到這捆“完美”韭菜。
檢測結果完美就皆大歡喜了嗎
“檢測結果是很不錯的,表明你買到的韭菜樣本完全達標,品質不錯,但我還是覺得你們抽檢的農藥數少了!敝袊茖W院動物研究所抗性分子遺傳學研究組組長、中國毒理學會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喬傳令在看到記者拿到的檢測報告后提示道。
喬傳令多年來跟蹤研究韭菜蟲害的防治以及農藥殘留治理工作,她推測,記者送檢的樣本很可能產自她們在香河的示范田。
“他們收割前噴灑了我們研制的農藥殘留降解酶,這種降解酶可以將毒死蜱、甲基對硫磷等多種有機磷農藥100%降解。此外,我們治理過香河韭菜示范基地的土壤,現在只建議他們使用低毒農藥毒死蜱。同時,在示范試驗的韭菜地里使用的毒死蜱是我們給他們選定的單一毒死蜱,不是混配的毒死蜱!眴虃髁畋硎,這幾年,她所在的研究機構都給當地示范戶出毒死蜱的使用經費,以保證示范田能夠按照預期設計目標,最終生長出無農藥殘留的綠色韭菜。
喬傳令還向記者透露,開展香河綠色韭菜示范基地的工作之前,她們在對當地韭菜的檢測中發現了4種農藥殘留,其中3種超標,并有一種為國家標準不準使用的農藥品種——甲拌磷。
喬傳令表示,在示范基地,她們需要跟蹤監測的農藥樣品至少23種以上。不僅要抽檢韭菜,還要檢測土壤中的農藥殘留。綠色韭菜示范基地需要首先治理韭菜地的土壤,使土壤無農藥殘留;在韭菜生長時需要進行綜合治理,必要時使用低毒農藥——毒死蜱防治韭菜蟲害;最后,如果韭菜在噴施毒死蜱一周就收割上市的,收割前必須在韭菜的葉面上噴施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研制的降解酶,以保證無農藥殘留。
“我們很怕種植戶們偷偷使用其他農藥,那樣就前功盡棄了!憋@然,即使是出錢又出力,喬傳令和她的團隊依然得處處防著種植戶們使用違規的農藥灌地。
低毒農藥加倍打 農民表示“很無奈”
“劇毒農藥已被明令禁止,現在在韭菜種植中使用的的確是少之又少了,但是現有的生產方式決定了‘毒韭菜’一時半會兒還除不了根。”山東壽光韭菜合作社會長李萬民和香河韭菜合作社會長趙文玉都是正在跟喬傳令合作的韭菜種植大戶,他們對綠色韭菜的前景并不特別樂觀。
趙文玉表示:“香河地區種植韭菜超過3萬畝,我們也只能保證所在的合作社規范使用低毒農藥,更多的零散種植戶很難管理。”
而據李萬民介紹,壽光地區90%以上是零散種植戶。上市前壽光市檢測中心會檢測他們種植的韭菜,但是散戶沒法保障。趙文玉說,當地不進行檢測,都是直接送到市場。
除了難以規范管理外,兩人均無奈表示,雖然劇毒農藥在國家加大了處罰力度后,現在已經沒什么人敢用了,但大部分種植戶對低毒農藥的大量使用,也使韭菜的品質逐年下降。
李萬民說:“現在低毒農藥的使用很不規范,時間長了,害蟲都產生了抗藥性,很多零散種植戶只能盲目加大劑量,低毒農藥殘留逐步走高!
除了在用藥上的無奈外,李萬民也表示,韭菜的品種很少,更沒有可以抗蟲的新品種出來,很多時候,農民們也只能是采用最保守的方法來種植。
一場調查下來,令記者感受最深的是“無奈”二字,“放心菜證書”遭遇尷尬處境的無奈、面對“完美”檢測結果仍不敢放心的無奈、種植戶加大用藥劑量和無好品種可選的無奈……種種“無奈”,讓記者一時間很難找到“韭菜能不能吃”的明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