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舞弊案再調查:作弊形成產業鏈條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0/3/12 9:58:09 來源: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
湖南新化高考舞弊產業鏈再調查
劉平、劉武兩兄弟完全將高考舞弊當成一個商業項目,招攬生源、購買設備、竊取試題、組織答題、選取傳送點、傳送答案、收取費用,每一步每一個小細節都安排了專人負責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黃志杰 | 湖南報道
2009年8月1日,《瞭望東方周刊》獨家報道了湖南省新化縣高考舞弊案。經多方努力,新化縣公安局偵破了兩個高考舞弊團伙,2010年春節前夕,當地法院對其中一個舞弊團伙做出判決。
該團伙共19人,其中,1人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1人判處緩刑,5人判處管制1年,1人免于處罰,9人不予起訴,2人另案處理。
本刊記者前往再次調查發現,隨著高科技器材門檻降低,各地不斷涌現的作弊團伙很容易就掌握新技術,并且借用網絡,形成舞弊集團化、產業化鏈條,其范圍早已超越目前防控系統的地區限制。
湖南省一位教育官員稱:“要保證高考這個當今社會程序公平底線的公正性,需要跨地區的雷霆整治手段。”
守衛最后底線
2009年6月7日晚,新化縣公安局110接到匿名舉報:“新化縣有高考舞弊團伙。”電話來源顯示是婁底市區的公用電話,顯見舉報人之謹慎。新化縣教育局隨后也接到舉報。
新化縣公安局局長張建成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當時他立即向縣委、縣政府匯報。此后,縣委組織相關部門開會研究。“會上有同志認為各地都有這種情況,這并不是新化一個地方的事情,因此不能捅這個馬蜂窩。搞不好會成為輿論焦點,政治風險很高。”張建成說,“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堅決地查,我們參會的人有一個共識:高考是社會公平的最后底線,我們必須還社會一個公平,哪怕承擔政治風險,也要調查。”
會后,新化縣領導向婁底市領導進行了匯報,也取得了堅定支持。湖南省副省長郭開朗也表示:徹查到底。張建成說,當時他們對整個案件處理的精神是:狠狠打擊,但避免成為社會焦點。
案件偵查的事實證實了與會者的判斷:這不僅僅是單獨發生在新化縣的事情。
6月7日當夜,湖南省和婁底市各調一臺無線電監控車趕到新化縣。張建成則連夜調集了全縣最有經驗的40名民警,分成10組。次日,這批精兵監控重要考室及考場周圍,調查可疑人員。6月8日上午,辦案民警查獲了三名舞弊考生,繳獲無線耳塞、口腔骨感傳導器、可讀信息筆等物,“上午,監控車發現了傳遞答案的無線電信號,但是無法鎖定具體位置,下午又發現發射信號,但仍無法鎖定。再過十分鐘就考完了,怎么辦?這個時候也是作弊最猖獗,信號最強的時候。”
在考場外圍,警察根據經驗發現了兩個可疑人員。
另一名參加監控的官員向本刊記者介紹說,在最后十分鐘,他們監控到這樣的信號:“各位同學,現在開始播答案!”而且,信號很多。
這個時候靠監控車已經沒有辦法,必須立即動手。張建成下令立即控制可疑人,這些可疑人員發現警察走向他們,立即就跑,但很快就被抓住。警方當場查獲低頻對講機和發射器。這種對講機可以對抗電子信號干擾。
警方馬上對嫌疑人突審,嫌犯交代他們在一家賓館租了一個房間作為指揮室,警方在那里當場抓獲三名操作信號人員。此后,辦案民警于6月9日凌晨在漣源抓獲4人,6月9日下午,在長沙抓獲4人。之后,在岳陽等地將其他團伙成員陸續抓獲。
商業項目計劃書
這個舞弊團伙的操作者是新化籍的劉平、劉武兩兄弟,他們都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有一份完整的項目策劃書。”一名辦案人員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說,劉平、劉武兩兄弟完全將高考舞弊當成一個商業項目,招攬生源、購買設備、竊取試題、組織答題、選取傳送點、傳送答案、收取費用,每一步每一個小細節都安排了專人負責,最后這一團伙達到19人。
整個“項目”周密程度顯示了劉平、劉武較高的組織策劃能力。為了“工作需要”,他們甚至購買了一輛汽車。警方現場查獲贓款50萬元。
根據線索,新化縣公安局迅速偵破了另一個高考舞弊團伙。這個團伙以張祥為首,也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其發展的考生分布廣泛,在新化、冷水江、漣源、沅江等地都有考生參與。張祥團伙實行地區負責制,每個縣市由一人負責,張祥負責總協調,通過網絡聯系考生。
但張祥團伙“卷子來源不正”,他們沒有拿到真正的試題,因此就從網上拿了一份答案,發送給各位考生。僅僅考了一門,就被舞弊考生發現異常,于是,張祥等人停止舞弊,迅速撤退。該案目前仍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辦案人員介紹,兩團伙共有涉案人員31人,為了突破高考“六道防線”,這兩個舞弊團伙從2008年底和2009年3月就開始策劃組織,多次到北京、武漢、長沙等地采購器材,不斷進行試驗,對現行的高考制度和防范措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反復評估風險后制定了詳細操作方案和工作計劃。
他們的作弊手段都是從網上查找資料得來,通過網絡聯系廠家。剛開始,他們從廠家訂貨做了一個背心,將作弊器材放在背心里,但試驗后發現無法通過檢查,最后才選定了最有效的骨感傳感器。這一骨感傳感器放在牙齒里面,躲過了金屬探測器,可謂“武裝到牙齒”。
教師角色
舞弊團伙的“目標客戶”主要是成績不好但家境較好的考生。
在案件偵辦的過程中,新化一中歷史老師、高三班主任陳三清進入視野,2009年6月15日,新化縣公安局將其以涉嫌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刑事拘留,7月15日被批捕,8月25日被取保候審。
在本刊2009年8月1日的首次報道中,舞弊案參與者介紹說,當時被捕的陳三清是舞弊案的核心人物,“陳三清一共購買了100套作弊器材,賣給學生每套2萬元,此外,每科答案信息還收取數千元的費用。”
新化縣檢察院確認的案情與此不同,并確認劉平、劉武才是舞弊案的總策劃者和組織者。該檢察院2009年11月20日書面認定的事實經過如下:2009年4月份的一天,陳三清聯系了劉武,想通過舞弊幫助參加高考的兒子提高高考成績,并兩次預付劉武8000元作弊費用,其間,陳三清參加了劉武等人組織的考前培訓,并答應解答歷史題目,此后,在劉平、劉武團伙舞弊期間,陳三清在家中提供了歷史答案。
購買答案、參加舞弊培訓、參與答題。新化縣檢察院認為,陳三清實施了《刑法》第282條規定的“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的犯罪行為,“但系初犯、從犯,且認罪態度好,有悔罪表現,可視為犯罪情節輕微,免除處罰,不予起訴。”
新化縣一中校長謝彥興向本刊記者介紹說,1999年,陳三清進入新化一中,次年開始至今,均擔任班主任。案發至今,該校停止了陳三清的上課安排。至3月2日,新化縣教育局和新化縣一中尚未對其作出行政和紀律處理。
陳三清向本刊記者表示,他在2009年8月份之前的行為表現是“一個做了錯事的父親”。
漏洞
根據新化縣法院春節前的判決,法院認定了以下事實:2008年下半年開始,劉平、劉武商定策劃高考舞弊,2009年4月從長沙一電子市場購買了75臺接收器(包括無線耳塞)、28臺發射器、4臺手機。高考前,兩人陸續組織了17人加入舞弊團伙,分工負責作弊流程各個環節。
此外,劉平、劉武聯系了50余名考生,每人收取4000元定金。劉平、劉武安排5人進入新化一中、十五中、八中等考點進行考試,其中兩人是應屆生,三人是社會考生。這五人在考試途中分別將語文、數學、文科綜合、英語四門科目的試題或者答案抄在草稿紙上,在考試結束前將草稿紙帶到廁所里交給等候的劉平等三人,三人將試題或答案用手機拍照后傳給賓館里接收人員,然后組織人答題后將答案以手機撥號方式發送給考點周圍等候的團伙成員,他們再通過發射器向考場內發送答案。參與作弊的考生直接用無線耳機收聽。
該案涉及的作弊考生按語文5000元、數學6000元、文綜5000元、英語4000元的標準支付作弊費用,除了定金外,每門考試前將余款打入賬戶。
最終,新化縣法院以“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進行了如下判決:劉武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劉平判決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團伙中另有5人判處管制1年;1人免除處罰。此外,根據新化縣檢察院的決定:陳三清等8人不起訴,兩人另案處理。
“這個案件值得解剖,今年高考要做好防控準備,要加強監控,比如去年廁所成為漏洞,短波監控成為漏洞。同時,要加大打擊力度。”張建成說。
綜合已經獲釋的舞弊考生以及涉案人員向本刊記者提供的信息,被查獲的舞弊團伙涉案人員分別來自岳陽、常德、新化、株洲、冷水江等地,且絕大部分為在校大學生,涉及考生覆蓋新化、沅江、岳陽、冷水江等十余個高考考點。
一名舞弊考生說,考試舞弊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從生產銷售作弊器材到賣試題、賣答案,形成一條龍的產業鏈條。(黃志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