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突發災害天氣未來將趨向多發
中新網7月1日電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突發性強對流天氣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大。未來幾年,突發災害性天氣點多、面廣、頻率高,將成為中國天氣氣候主要特征之一。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6月30日,由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主辦,國家氣象中心協辦的近期強對流天氣過程技術總結研討會在中央氣象臺通過中國氣象局視頻會商系統舉行。會議針對6月3日至4日發生在河南、安徽、江蘇等省的強颮線天氣過程,總結了致災強對流天氣的成因、預報技術方法及數值預報模式對強對流過程的預報性能,分析了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業務流程中需要加強的關鍵環節,提煉了強對流天氣預報預測的科學與技術問題。
矯梅燕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討會并強調,要充分認識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服務工作面臨的新挑戰。今年以來,中國突發性強對流天氣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大,可以說是入汛以來中國天氣氣候的主要特點之一;未來幾年,突發災害性天氣點多、面廣、頻率高,將成為中國天氣氣候主要特征之一。
矯梅燕要求,要認識到現在災害性天氣預警面臨的兩大挑戰:一是突發災害性監測預警的服務工作要求高,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二是突發性災害天氣、中小尺度天氣的預報難度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要充分認識面臨的新挑戰,切實把提高災害性天氣預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矯梅燕提出,要努力提高對突發災害性天氣的科學分析、認識和把握能力;要不斷探索提高突發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能力的業務新途徑。
據了解,中國氣象局黨組高度重視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業務工作,在近期召開的汛期氣象服務領導小組會議、中國氣象局黨組專題討論會上都對及時總結預報經驗和技術作了部署。氣象部門每年都召開國家氣象中心業務技術總結研討會和全國預報技術交流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