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屏防微杜漸抓黨風
“防微杜漸”一語,原出自南宋胡安國《春秋傳.文公九年》:“故至而特書,以示防微杜漸之意,其為世慮深矣”。其意就是把錯誤或壞事萌芽時就及時制止,不讓它發展擴大。古人云:“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這是歷史的經驗。
這里說的是天柱解放初期,縣委書記張金屏抓黨風的一件小事。
1950年1月,張金屏帶領干部接管天柱縣國民黨政權。由于縣內遭到以陳樵蓀、羅義忠為首的土匪的洗劫,縣政府已是一無所有。當時,接管干部的食用全部從頭開始借征,采用供給制的辦法來維持。3月中旬,土匪全面暴動。縣委為了保護干部,便把分到各區的干部集中到縣城附近,以便形成拳頭有力打擊敵人。當時,藍田區的干部撤退到邦洞興隆,遠口區干部撤進縣城,高釀區干部撤到巖寨,各區征收的糧食,只剩下城關、邦洞、高釀的,其余均被土匪占用,駐軍、干部用糧更加緊張。從3月中旬到6月上旬,縣委領導縣大隊配合駐軍部隊149團2營,連續有效地沉重打擊土匪武裝,形勢才有所好轉。
1951年1月初,鎮遠軍分區剿匪前線指揮部和湖南會同軍分區協同作戰,在取得“雪涼合圍”勝利后,接著對天柱的土匪進行大合圍。17軍50師149團從潤松、高釀、石洞圍殲羅義忠、劉榮根股匪,150團與湖南友軍圍攻藍田、白市、渡馬楊松濤、陶政祿股匪。為了配合解放軍徹底殲滅土匪,縣委指示各區干部返回原區發動群眾。藍田區干部離開興隆時,邦洞興隆農協會進行了熱烈歡送。事后縣農協籌委會1月11日在一個向全縣發出的通知中,對藍田區主要領導進行了點名通報批評。其原文如下:
“近查邦洞一、二保農協會,為歡送三區邢慶訓等同志,制旗子一面,放了許多鞭炮,用去光洋5元,一保并將搜山繳獲的4元5角光洋買肉吃了。二保繳獲的4元5角光洋也準備吃掉。同時一、二保又準備制旗子歡送昌廣山同志,幸經區干部發覺予以制止。這種鋪張浪費大吃大喝的現象,雖在個別村萌芽,但我們認為是個重要問題。除責成邢慶訓同志及邦洞一、二保農協會進行檢討報告外,并通知所有干部及各村農協會提起注意,切勿重犯為要。”
這件事現在看來是一件十分平常的小事,可在當時張金屏就不這樣看。作為黨的領導干部,他時刻牢記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兩個務必”,經常要求全體干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因此,當他發現這一“小事”時,及時地作出了處理,既教育了干部,也教育了群眾,從而贏得了廣大群眾對新生的人民政府更加信任。
(作者單位:天柱縣史志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