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建議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農民的收入有了增長,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同時,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農業生產及畜禽養殖廢棄物排放量也明顯增大。與之不相稱的是環境衛生卻不如人意,甚至越來越遭:垃圾亂堆,污水橫流,不僅侵損地表,污染河流,而且孳生蚊蠅,使農民健康受到威脅。
存在這些問題有諸多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生活陋習和環保意識不足:貪圖方便,屋前屋后亂倒生活臟水,畜禽亂跑,周圍的池塘和河道成為垃圾的傾倒場和糞便的排污所,一次性包裝盒和塑料袋的使用,更是遍地開花。
二、公共環境衛生設施嚴重不足或沒有:大多數村莊沒有統一的排污管道和傾倒垃圾的場所。集中傾倒場所具有隨意性,沒有長遠規劃。
改變落后的村容村貌,改善農民的人居環境和條件,非常重要。這是農民的需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環保意識,逐漸克服陋習。大力加強教育引導,強化農民的文明衛生意識,充分利用海報、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革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做文明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做不文明行為的監督者,引導農民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同時加強監督力度,制定鄉規民約,對一些不文明行為嚴格管理,由鄉(鎮)政府與衛生部門對垃圾場所統一進行規劃,并建設配套的處理設施。
二、村域多樣化保潔。借鑒城市小區垃圾管理辦法,根據不同村鎮經濟實力,以財政投入為主同社會資金的籌措、農民自愿的投工投勞結合起來。選擇自覺收集、義務清掃、有償包干和物業管理相結合的農村多樣化保潔。
三、梯次網絡化運送。農村垃圾運送關鍵是深化完善“戶集、村收、鄉(鎮)運、市處理”梯次網絡。采用封閉式垃圾桶一級收集,二級集中轉運統一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