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遠縣身邊好人汪維健 修德行善的平凡人
據新華網消息 汪維健,鎮遠縣青溪鎮大塘村龔家河村民組農民。1956年出生,小學文化,為人忠厚,待人誠懇,心地善良。
聰明能干的汪維健,改革開放初期,剛剛20出頭,年青力壯,風華正茂,操干拖拉機,燒石灰等家庭副業,同時利用當地資源,率先辦起了“沙石場”。由于經營有方,管理得當,企業辦得紅紅火火。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和發展,經濟意識、市場意識較強的汪維健,乘西部大開發的東風,依托黔東工業園區建設,謀劃項目,擴大規模,加大投入,更新設備,將沙石、水泥制品、建筑施工等融為一體,增設挖掘機、推土機、碎石機、運輸車等大型機械,創辦了“鎮遠青溪宏發石料廠”從業人員50余人,技工月均4000—5000元,普工3000元左右,10多年來從未拖欠員工分文工資,依法交納國家稅費。鑒于企業信譽度高,在鄰近岑鞏、玉屏、三穗、鎮遠等縣頗有名氣,成為一名農民企業“老板”。
如今,盡管他擁有幾百上千萬資產,但卻生活仍那么簡樸,他吃住在工棚30余年。親友、鄉鄰、領導多次勸他,直到2011年才建了新房。八旬老母、妻室兒女才共居一堂。
富而思源。致富不忘國家,不忘鄉鄰。2005年黔東火電廠在龔家河選點征地建水泵房,埋倒虹管,需要占地30余畝,當時群眾很不樂意,并提出不可協商的條件。他聞知后,向鄉親們表態,自己征用的1.5畝田土分文不要,全部支持國家建設。然后對三戶困難戶借給30萬元購車跑運輸。后來,其中一戶出了車禍,無奈外出務工掙錢,經他勸說,又借給10萬元重新購車,現家庭生活過得十分寬裕。
2006年青溪鎮坪陽、后山建村委會時,他無償贈送巖石140立方(25元/立方),碎石15立方(30元/立方)、修通村公路支持挖掘機8小時(250元/小時),甘溪、關口村級小學維修校舍,贈送水泥磚1000塊,水泥10噸,沙石100立方。大塘村一特困難戶建房時,聽了駐村干部訴述,他立即派車將水泥、沙石運到家門。
2008年抗雪凝時,龔家河隧道?恳涣锌蛙,當地政府與他聯系,請他幫助解決石沙鋪路,他與其弟(汪維先)冒嚴寒請人挑沙運石,對被困乘客組織人員送水、送盒飯、餅干等食品,隨后縣、鎮領導為他送去抗災經費,兄弟二分文不收。
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得知村里開展募捐活動,他立即帶上1萬元現金募捐到村委會。
2011年青溪鎮河東、雞鳴、柏楊等村農戶遭受火災,當地政府向社會發出倡儀。日后,受災戶建房所需沙石無償支援,這種助人為樂,敬業奉獻精神,在青溪廣為流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稱他是“修德行善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