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無公害”綠殼雞蛋遭“克隆”?
施秉縣坤明公司生產的綠殼雞蛋是當地唯一取得“無公害”資質的農產品,經過幾年努力逐漸形成了“施秉名牌”。然而,前不久,坤明公司負責人鄧坤明卻發現,施秉市場上出現了“克隆”的“無公害”綠殼雞蛋。3月25日,他就此與相關單位進行交涉時,竟然在對方倉庫中發現了多個“無公害”綠殼雞蛋包裝盒,與坤明公司使用的一模一樣。
鄧坤明介紹說,2007年,他開始開發綠殼雞蛋產品,到2009年,該產品通過了“無公害”認證。在鄧坤明看來,這是一張“王牌”。
今年,鄧坤明準備再接再厲,大干一場,然后,卻出現了“不愉快”。 3月13日中午,他到施秉縣“白草神”土特產店參觀,其間他發現店內有自己生產包裝的綠殼雞蛋。
換是平時,這本不足為奇,但鄧坤明卻覺得這次不正常。他清楚地記得,“白草神”在他的公司最后一次進貨(綠殼雞蛋)是在今年的1月26日,總計41盒,貨到之后均已被客人拿走。
而如今,這家店子居然還有綠殼雞蛋出售,這就很令人費解了。
難道其中另有隱情?一種不祥之感涌上了他的心頭。
為了更深入了解此事,鄧坤明隨后安排人員到“白草神”土特產店購買了兩盒綠殼雞蛋。經過查驗他發現,買來的綠殼雞蛋不是他的基地生產的,首先是這些雞蛋外殼很臟,而且當中不少是白色的,并非綠殼,涉嫌以次充好。其次就是包裝不一樣,為防止在運輸時將雞蛋震破,坤明公司在對雞蛋進行包裝時,首先在包裝盒底下鋪一個蛋盤,然后才裝上雞蛋,而“白草神”的包裝卻不是這樣。此外,買來的兩盒綠殼雞蛋中,一盒少了三枚。
“前段時間,經常有消費者給我打電話,都說雞蛋數量不足,我一直找不到原因,原來問題出在這里。”鄧坤明說。
發現上述問題后,鄧坤明手下員工和親朋好友很氣憤,都支持他上門討說法。 3月25日上午,鄧坤明趕到“白草神”正式提出交涉意見。記者與工商、農業部門先后趕赴現場進行“見證”。
在交涉中,鄧坤明在店子中發現了15盒涉嫌是 “克隆”產品的綠殼雞蛋找到這些“證據”后,鄧坤明要求“白草神”的工作人員作出合理的解釋。但是,工作人員堅稱這是在今年春節前到坤明基地引進的,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
雙方由此相持起來。
最后,對方提出,如果鄧坤明質疑這些綠殼雞蛋是“克隆”產品,不妨進入他們的倉庫中查看。
言下之意是如果倉庫中還有多余的綠殼雞蛋,那就說明克隆的問題是存在的。 出人意料的是入庫檢查時,鄧坤明和他的員工發現了數十個綠殼雞蛋包裝殼,與坤明基地長期使用的包裝殼沒有區別。
“這又如何解釋?”鄧坤明問道。
“白草神”的工作人員頓時叫屈起來。她說自己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只有請印刷廠方的代表來解釋了。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綠殼雞蛋包裝盒的印刷廠在浙江,因施秉縣業務多,該廠特別派出了一名業務代辦在施秉總攬印刷事務。
這位姓羅的業務代辦很快趕到,他的解釋是運輸時裝混了,把本來屬于坤明基地的包裝盒送到了“白草神”(注:“白草神”還經營其他綠殼雞蛋產品)。
鄧坤明說,自己的包裝盒向來都是足量送達的,從未缺少過。羅代辦的解釋顯然站不住腳。
3月25日下午,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白草神”的一位負責人,他的說法與羅代辦的說法有很大的區別。這位負責人首先聲明“白草神”不屬于他,而是他的親戚們開設的。說起“克隆”綠殼雞蛋一事,這位負責人說,這些包裝盒全部是鄧坤明送過來的,因為“白草神”長期銷售坤明基地的綠殼雞蛋,所以雙方很熟悉,在這樣的情況下,有時候坤明基地就把包裝盒和雞蛋送過來,由“白草神”方負責包裝出售。
截止記者發稿時,此事施秉縣工商、農業部門還在調查中。 (羅茜 張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