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保中心乞兒最盼回家讀書
據(jù)羊城晚報訊 記者駱蘋,實習生汪昭,通訊員文鳳姣、文燕媚報道:今年春節(jié)期間,廣州市救助保護流浪少年未成年人中心(以下簡稱“兒保中心”)接收的20名流浪乞討兒童中,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被拐兒童。
9日晚上,來自貴州凱里市的楊姓四姐弟在乞討時被派出所民警發(fā)現(xiàn),連夜送往“兒保中心”,這4天來,他們掛念媽媽、掛念學校、掛念雖然簡陋但又溫馨的家。
最想回家上學讀書
2011年1月14日,住在貴州省凱里市三棵樹鎮(zhèn)的8歲男孩楊銀子,隨著全家到廣州玩。“媽媽說家里窮,沒錢給我們讀書,去廣州乞討賺錢,我也不懂,反正能出去玩就開心。”楊銀子沒想到,原來乞討這種“玩意”并不好玩。
楊銀子上面還有3個姐姐和1個哥哥,坐火車來到廣州后,一家七口住在同德鄉(xiāng)。上午10時左右,他與哥哥金子隨母親坐公交車到崗頂,而3個姐姐則坐車到天河城行乞。“媽媽跪在地上行乞,我和哥哥在邊上玩。”和記者聊天時,楊銀子有些忐忑不安。一般在晚上10時,他們就會坐尾班車回家。
2月9日晚8時,有市民看見楊銀子兩兄弟隨母親在崗頂?shù)奶鞓蛏闲衅颍阆虍數(shù)嘏沙鏊e報,民警將他們倆送到“兒保中心”。
當晚,同樣被送進救助站的是楊銀子的兩個姐姐。“我們在天河城一帶行乞時被警察帶走的。”12歲的三姐楊妹千說,16歲的大姐躲在暗處指揮,沒被逮到。“我不愿意討錢,但媽媽說討了錢才能上學讀書。”楊妹千垂著頭低聲說。
4天沒見媽媽,四姐弟都很心焦,“想媽媽”!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不見我們媽媽會擔心的!”在“兒保中心”里,四姐弟最想的是回家,“快開學了,很想上學!”
母親聞迅送棉衣
12日下午,四姐弟的母親楊哪格送來孩子們的棉衣。
楊哪格是在9日當晚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當時我去洗手間了,回來就不見了兒子,我馬上打電話到派出所,說是送到救助站了,我就安心了。”連續(xù)三年春節(jié)都帶著孩子來廣州行乞的楊哪格,對救助站并不陌生,所以孩子們被送到救助站幾天了,她也沒出現(xiàn),直到天氣轉(zhuǎn)涼。
面對工作人員的詢問,楊哪格說,四個孩子每天行乞12個小時,每人每天討得20元到80元不等的金額,一天大概能賺200到300元。細算一下,這個春節(jié),楊哪格一家大概賺了5000元。“沒有那么多。”楊哪格不敢承認,只說賺的錢“都會給孩子們讀書”。
當工作人員質(zhì)問帶著孩子乞討,會否對孩子的心理造成陰影。楊哪格沉默一會兒,說:“窮,沒辦法。”
父母教了一套說辭
記者與四姐弟聊天時,二姐楊心千的答案基本都是“不知道”,很謹慎。“在行乞前父母早已教給孩子一套說辭。”在旁協(xié)助采訪的救助保護科蔡科長表示。記者在民警與楊心千的筆錄中發(fā)現(xiàn),父母教的說辭,大話連篇,前后矛盾,讓人很無奈。
“經(jīng)過體檢、心理測試、心理輔導和教育,認為楊姓四姐弟的心智發(fā)育還比較健全。”廣州“兒保中心”主任何國斌表示,按照“不在穗認領(lǐng)”原則,“兒保中心”將與楊姓四姐弟戶籍所在地政府聯(lián)系,盡快安排四姐弟平安返鄉(xiāng)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