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積極對接東部產業轉移
江蔬菜端上香港餐桌
據貴州日報 “摘這個菜心可是個技術活,下手要快,摘下來的菜心要完整,并基本保持長短一致。”寒冷的冬日里,榕江縣車江大壩蔬菜基地綠意盎然,10多名采摘工正手腳靈活地在地里采摘蔬菜,沒多少功夫,幾十筐符合標準的菜心便被送往旁邊的儲藏車間等待發貨。再過一天,這些菜心就將端上香港市民的餐桌。
“高鐵和高速公路通后,我早上發貨,下午就到沿海一帶了。”被榕江優良的自然條件,以及兩條大通道過境形成的大交通格局吸引,2008年,通過榕江縣的招商引資活動,廣東客商李城龍瞅準時機,投資3000多萬元注冊成立了榕江豐源綠色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車江大壩建成優質蔬菜基地3000畝,開辟了榕江蔬菜走高端、精細化道路的先河。
李城龍介紹,在他的基地里,從下種、施肥、采摘都有全套的技術流程,全部走現代化、標準化生產的道路,種出來的蔬菜口感非常好,一運到沿海地區,基本每次都是被搶購一空,而且還曾經創下了一斤蔬菜賣到100多元的天價。
搭建產業轉移平臺
從邊遠地區變成前沿陣地,黔東南該怎樣發展,如何發揮“橋頭堡”作用?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動工修建后,黔東南迅速掀起了新機遇下產業發展大討論。
通過深入研究分析,以全面融入泛珠三角為突破口,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產業空間布局、信息網絡平臺、商貿物流體系對接,著力發展特色型休閑文化旅游度假、餐飲娛樂購物業,著力打造有助于改進區域產業分工格局的特色型產業集群的東向發展思路日益明晰。
以園區為載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成為黔東南州對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抓手,按照黔東南“四圈一區”發展戰略框架和“兩高”通道規劃布局工業聚集區,該州啟動了以凱里經濟開發區、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和凱里爐山、從江洛貫、丹寨金鐘、臺江革一、麻江谷硐工業聚集區為主的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特色農產品、電力、電冶、森工、重晶石等“八大產業”發展重點。其中,作為直接面向珠三角地區的洛貫產業承接區,確定了積極面向珠三角承接電子配件、小五金、機械制造、高檔家具等加工貿易產業,并建設地方名特產品交易中心、旅游產品集散中心和中藥材產品交易中心,力爭到2015年實現工業增加值50億元的發展目標。
與此同時,“兩高”過境的黔東南黎平、從江、榕江、丹寨等縣紛紛依托自身資源找準與東部的對接點,搭建產業轉移發展平臺,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更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打下基礎。
記者采訪了解到,為加大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力度,黔東南州近期組織編制了赴廣東招商引資項目80個,項目資金總額2016.53億元。
內外兼修推進產業集聚
機遇、轉型、產業集聚,這些21世紀的熱詞近年來在黔東南州頻頻閃現。兩條大通道過境,對黔東南而言,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搶抓機遇、加速轉型、推進產業集聚、“東向發展”成了黔東南州的年度動作。
對內優化環境,搭建平臺,對外強力推介,招商引資,黔東南州內外兼修,展現了勃發的發展步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由此引發的美麗“蝶變”也將在貴州華麗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