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綠水青山原生態 茶香果甜無公害
據上海僑報消息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貴州省東南部,東鄰湖南省懷化地區,南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河池地區,西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義市和銅仁地區。這里春夏有鮮果、秋聞稻香、冬品佳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農、林、牧、副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自然環境:
萬水千山中的綠色黔東南
黔東南的自然環境堪稱真正的“萬水千山”。全州總面積30337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7.2%,多山地與丘陵。全州轄1市15縣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402.1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1.16%,其中苗族人口占42%,侗族人口占31.7%。
黔東南州地勢西高東低,最高海拔2179米,最低海拔137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14℃-18.5℃之間,年無霜期270-330天,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的氣候特點。境內林木蔥蘢,森林資源豐富,有“杉鄉”“林海”之稱,森林覆蓋率62.78%,是全國重點林區之一。
黔東南地處長江、珠江上游,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境內有2900多條河流,山清水秀,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使黔東南被世界鄉土文化基金會確定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旅游首選地之一和十大民族保護圈之一。
社會經濟:充滿活力的
原生態黔東南
黔東南州集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人文景觀于一體,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以國家風景名勝區潕陽河與云臺山為代表的山水名勝旅游景區,有以凱里、麻江、臺江、雷山為代表的苗族風情旅游線,有以黎平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為代表的黎、榕、從侗鄉民族風情旅游線。多姿多彩的旅游景觀,使黔東南成為貴州省東線的重要旅游區。
自治州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09年,全州生產總值達到250.7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占25.9%,第二產業占33.4%,第三產業占40.7%;財政總收入28.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5元,比上年實際增長7.3%,農民人均純收入271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0.8%。
農業發展:農林牧漁
皆豐的富饒黔東南
到2009年底,全州有耕地面積267.53萬畝,人均0.67畝。2009年,全州農業總產值達101.28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57.69億元,林業產值11.77億元,畜牧業產值26.88億元,漁業產值2.06億元。
2009年,全州種植糧食作物445.95萬畝,種植油菜72.45萬畝,種植烤煙16.5萬畝,種植蔬菜116.67萬畝,種植中藥材11.2萬畝。年末果園面積79.09萬畝,年末茶園面積21.15萬畝。2009年,全州糧食總產量147.66萬噸。
此外,黔東南的茶,聞名海內外。2008年全州茶園面積19.23萬畝,新增茶園面積6.26萬畝。全州現有茶葉加工企業83家,全州茶葉申請注冊商標34個,批準注冊商標16個。雷山銀球、黎平雀舌、丹寨黔丹毛尖、黃平飛云毛尖、岑鞏思州綠針、中華銀梭與中華銀螺、臺江銀角苦丁茶等較為有名,均先后獲部、省優質產品稱號及各類全國性茶展評比優質獎。精制高檔茶市場銷售價格300-830元/公斤間。
在畜牧業方面,2009年,全州牛存欄72.59萬頭,豬存欄181.49萬頭,羊存欄29.74萬只,家禽存欄838.74萬只。2009年,全州牛出欄11.74萬頭,豬出欄168.83萬頭,羊出欄15.2萬只,家禽出欄1098.8萬只。
到2009年底,全州共有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101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州級重點龍頭企業92家。重點龍頭企業固定資產總值24.08億元,年銷售收入27.64億元,稅后利潤1.9億元,上繳稅金7384.5萬元。
此外,全州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447個,發展訂單農戶21.54萬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