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5歲拆裝電話8歲裝電腦 中學研發沖天炮

5歲拆裝電話,8歲組裝電腦,中學研發閃光彈和沖天炮 他是幼齒版謝耳朵
蔣佳林
年齡:14歲
年級:云頂學校八年級
特殊配備:強大的求知欲與動手能力
南方都市報訊 把發光水母的DNA注入金魚研制出“夜光魚燈”,小時候還往自己頭上綁電極做實驗……美劇《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欠扁又賣萌,你能想象深圳就有這樣一個科學怪咖真人版,實際破壞力還超強嗎?幼兒園時期就對鈴聲來源好奇而把電話機拆了,小學三年級就對屏幕好奇而把老爸的諾基亞手機拆了,至于媽媽栽培的陽臺植物被他多次以火藥實驗為名而慘遭非命……他到底是“科學家”,還是“破壞神”?
科學怪咖使用安全手冊
1.請保護電話機人身安全
9年前,一個獨自留守在家的下午,電話鈴突然響了。一般小孩拿起聽筒才是第一反應對吧?當時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蔣佳林,卻拿起了螺絲刀。“我很好奇這個鈴聲是怎么從那個方方正正的盒子里傳出來的,所以決定拆開來看看。”于是下班回家的蔣媽媽便見到了這一幕:一堆支離破碎的零件和正在埋頭鉆研的兒子。蔣佳林沒有給媽媽太多驚訝的時間,因為十分鐘內他又把電話裝了回去,最神奇的是居然使用正常!那臺電話機,你還好嗎?
2.陽臺植物身邊必備滅火裝備
植物保護主義者請默哀吧。在蔣佳林的科學探索生涯里,最無辜的受害者肯定要算家里陽臺上那些植物了。為了他的化學研究,陽臺被引燃好幾次,植物們慷慨被迫獻身。去過蔣佳林家的同學,都會對他家陽臺上焦黑枯萎的植物和地板上一條條黑色印跡印象深刻。有一回,蔣佳林突發奇想,要發明一種叫閃光彈的玩意兒,買來一小堆煙花,把里面的黑火藥和各種燃燒后發出不同顏色的化學物品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就在火柴點燃的一剎那,眼前全是白茫茫的發光體,“閃光彈”發明成功了!他也差點把自己給晃成“雪盲癥”。當然他的這些危險經歷,讓桶裝水成了陽臺必備。
3.周邊電器維修店請謹防生意被搶
8歲那年,蔣佳林的爸爸從單位搬回一臺未組裝的電腦,機箱里全是零散的顯卡、聲卡和小的電路元件。爸爸剛出門,蔣佳林就按捺不住了。就憑著感覺和對電路的模糊知識,他把機箱里的主板元件一個個裝了上去,接著把整套電腦組裝了起來。爸爸回來震驚了,難道不是電腦高手才能組裝電腦嗎?小毛孩不是只能搞搞破壞嗎?爸爸跟蔣佳林打了一個小賭,要是電腦能開機正常運行,就給他買一直想要的新款四驅車。沒想到,電腦真的能正常使用,爸爸認栽,乖乖掏了腰包。
此后,家里大大小小電器的修理工作都被蔣佳林接手,手機屏幕不顯示了?拆開看看,原來是排線斷了。遙控車只能后輪驅動?改裝看看,變成四輪驅動遙控船。
4.中科院請把錢庫看好
據說對科學感興趣的人,都曾想過發明一種叫“永動機”的玩意。它可以源源不斷對外做功,卻又不需消耗任何能量,因其本質上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達芬奇、斯特爾的永動機都宣告失敗,世界很多科學院已經停止了永動機項目的申請。自稱科學家的蔣佳林重大發明單上怎么能少得了它呢?“我的構想是,能不能外界先給它一個力,讓這個力產生的能量永遠在機器里循環,從而達到永動。要是這種機器真的發明出來,手機就不用再充電了。”關于科學經費的來源,蔣佳林早就做好了“職業規劃”,先潛進中科院,申請項目拿到經費,再展開研究。
怪咖科學榜
最得意的發明設想:高達模型會發光會運動
男生們都跟高達模型很熟吧?這個1979年在日本上映繼而風靡全球的動漫,其模型成為無數男生的玩具最愛。但市面上所售模型都只能自己組裝而且是靜態的,蔣佳林干脆把大模型的內里掏空,裝上電路和小燈泡,讓這些高達每天晚上cosplay夜光燈!最近他設想讓高達“走起來”,通過在模型腳上安裝輪滑,再安裝電路,使之成為遙控機器人。
最高危的化學實驗:差點把全家燒光光
其實蔣佳林的科學歷程里還有一件更具破壞力的大事。有一次他在陽臺進行沖天炮的改裝,不慎將火柴點著,一捆沖天炮飛進房間窗臺,點燃了窗簾,差點把整個家燒了。幸得蔣佳林反應及時,迅速扯下窗簾投到浴缸。
最神奇的學習經歷:物理化學一點即通
蔣佳林身居云頂中學前15名的尖子班,物理和化學一度是全年級第一。但說起學習的秘訣,他也感到十分“神奇”:“我上課腦子比較容易開小差,但我發現物理和化學幾乎都不用聽老師講,自己看一遍就能搞懂。”請問這真的不是在炫耀嗎?
尋找同類項
對升學沒用的興趣一律不準?部分家長不會這么功利
蔣佳林的父母會不會養了一個科學怪咖而頭痛?錯!蔣佳林這些突發奇想都是在父母鼓勵下進行的。化學實驗需要用到試管、酒精燈?買!物理改造需要用到電線、電阻?買!又有新的創造發明,鼓勵!正是父母營造的開放式的、高包容度的教育方式和成長環境,蔣佳林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發揮。
在深圳,很多家長自身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移民城市的包容文化也讓深圳家長在教育態度上相對更開明。孩子那些看似對“升學”“就業”沒什么用的好奇心、創造力,這些家長不是一味抹殺,在各方面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加以鼓勵和引導,令孩子天性得到更充分發揮。孩子的興趣和專長得到了足夠的尊重,也就能對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更明確的認識。其實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教育態度,某種程度上恰恰是西方國家家庭和學校教育理念的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