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明混凝土上栽種植物技術
新華網武漢3月15日電 三峽工程的生態保護建設一直是中國非常重視的工作。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了一項成果,他們發明了在混凝土上栽種植物的技術,解決了在三峽大壩消落區域進行護坡綠化的世界性難題。
三峽大壩消落區域,是大壩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間的一片區域,這一區域在低水位時的土地普遍存在坡體不穩、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
據了解,世界上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消落區域的護坡綠化至今仍是世界性難題。一般常見的處理方案是用鋼筋水泥做堤岸工程,雖然見效比較快,但是存在坡土空穴、景觀荒禿等弊端。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總園藝師劉宏濤研究員主導的科研團隊,經過多次試驗,找到了在鋼筋混凝土里長出草來的辦法,被認為是“低成本、環境友好”的解決方案。
他們幾經試驗,最終選定狗牙根作為護坡植物,然后采用特殊方式澆筑混凝土預制塊,再通過技術措施使狗牙根穿透預制塊的空隙后扎根坡土。
“狗牙根發達的根莖適應性非常強,它鉆到了土壤深處,既耐水淹又能經受得住瘠薄的土壤,養護后形成的植被塊就像一條綠飄帶環繞大壩腰間。”劉宏濤說。
2010年5月始,三峽大壩升船機上引航道左側高程165米至175米間邊坡及下游隔流堤已采用這項技術,已應用推廣了4萬余平方米,歷經大壩蓄水至175米及洪峰期內安全泄洪的考驗,目前各項性能參數良好,穩定了三峽航道邊坡,恢復了生態。
這項技術具有抗沖刷能力強,能有效防止土體被侵蝕;滿足植物持續生長要求,綠化覆蓋率能達到90%以上;施工快捷,不需要大型設備,維護也方便、經濟等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