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方政府財政困難致13年義務教育流產

2006年11月22日,云南德欽縣茨中完小,一名學生用衣服裹著臉部抵擋嚴寒。東方早報記者 王炬亮 資料
2008年10月17日,云南省教育廳對外宣布,將在全國率先探索擴大義務教育年限到13年:從2009年1月1日起,在云南省30個縣(市、區)開展實施基本普及13年義務教育試點工作,確立了逐步實現全省基本普及13年義務教育的目標。
消息一經公布,迅速吸引了世人目光。該舉措廣受贊譽,甚至一度被稱為“破冰之舉,描繪了我國免費教育的新藍圖”。
然而,進入2009年后,“普及13年義務教育”的說法悄然發生了變化,教育部門發布的消息中,剔除了敏感的“義務”二字,取而代之的是“普及13年教育”。
省略兩字,差之千里。這一悄然的變化還是被細心的市民捕捉到了。此后,主要有兩種說法傳出,一是,該舉措是被教育部叫停的,緣由是云南9年義務教育完成的都不甚理想,就貿然“試點13年義務教育”不合適;另一說法是,該舉措是云南本著務實的精神,主動放棄的,原因是云南很多縣(市、區)的財力,根本無法支撐13年義務教育的經費支出。
那么,在云南教育部門低調的背后,事實究竟如何?
“義務”二字消失過程
2008年,昆明市教育局就“試點13年義務教育”做可行性調研報告;
10月8日
云南省教育廳對外透露,昆明市教育局已向省教育廳提交“普及13年義務教育試點方案”,省教育廳對昆明市率先試點13年義務教育持鼓勵態度;
10月17日
云南省教育廳對外宣布云南省30個縣(市、區)將開展實施基本普及13年義務教育試點工作;
11月5日
云南省教育廳將“義務”二字剔除,下發了《云南省教育廳關于印發實施基本普及13年教育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早報記者 于松 發自云南昆明
“這是真的嗎?”47歲的劉洪偉提高了嗓門,瞪著眼連續反問了三遍。
顯然,當早報記者問他是否知道云南13年義務教育其實已經悄然流產時,他很意外,也很不愿意相信。
劉洪偉住昆明五華區,其子劉一銘現就讀于昆明市第二中學初二。2008年10月18日,當他從當地報紙上看到“2009年1月1日起云南將率先在全國試點13年義務教育”時,劉洪偉興奮了很久。因為他所在的五華區就是“13年義務教育”的30個縣(市、區)試點之一。
“13年義務教育,就是說高中階段也是免費教育了。”劉洪偉說,這也意味著到2010年,他兒子劉一銘就讀高中時,他每年就可省下千元的存款了,“政府這是考慮到咱老百姓的利益呀。”
但2009年2月19日,當他再次翻閱當地報紙時,發現昆明市已率先啟動了這項“好政策”,不過他同時也注意到,新聞中“13年義務教育”的“義務”二字不知為何被拿掉了,變成了“13年教育”。劉洪偉一度認為文章中沒有“義務”二字,是緣于記者的筆誤。
當昨日從早報記者口中確認這一政策流產時,劉洪偉一臉黯然地垂下頭。這意味著他不得不每天提前1小時打開自己的商鋪并盡可能地延遲商鋪打烊時間,為兒子準備好高中三年的學雜費。
高調的2008
宣布試點13年義務教育
時間回到2008年10月17日。
這一天,云南省教育廳對外宣布,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省部分縣(市、區)開展基本普及13年義務教育試點工作,即在6-18歲適齡兒童、少年、青年中,試點學前教育1年、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義務教育。
政策一出即引發輿論強烈關注,13年義務教育是什么概念?它意味著在我國現有的9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再增加4年免費教育,云南青少年將普及更高的教育。
云南省教育廳表示,初擬在昆明的14個縣市區和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麗江市等11個州市的16個縣市區試點實施13年義務教育。希望通過3年至5年的努力,使以縣為單位的試點地區基本普及13年義務教育,并努力逐步實施免除學雜費的免費教育。而其更宏遠的目標是:在試點基礎上,到2020年努力實現全省基本普及13年義務教育。
此前,廣東珠海、河北唐山、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陜西吳起縣等地區,陸續宣布實行12年義務教育。一些媒體贊譽云南這一“破冰之舉”。
媒體談“創舉”,百姓看實惠,4500萬云南人懷著期待,靜等2009年的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