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房價停漲 上海部分新盤價低于二手房
根據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大中城市7月份房價數據,再對照住建部前兩天公布的新增限購城市名單的5項建議標準,秦皇島等14個城市面臨出臺限購令的壓力。再加上包括房產稅試點擴大等中長期調控措施正在研究的消息也紛紛傳來,這對大舉擴張的房地產企業來說無異于沉重的打擊,轉型成了很多開發商在近期的重要選擇。
萬泉集團從事房地產開發已經有15年了,房地產開發的項目遍布全國各地,在行業內也是小有名氣。而近段時間以來公司正在花大力氣在湖南、湖北、廣西的一些地方找礦。
上海萬遠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東生說,他們進行了一些探礦權的收購,以后還想在采礦權或者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跟相關企業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
王東生介紹說,在目前樓市經營利潤下降的情況下,如果以房地產為單一業務的話將存在很大風險,而礦產資源的稀缺性,使礦產價格有上漲預期。他感覺到宏觀調控以后,房地產資金的開發,總體上來說沒有過去那么充足,同時房地產開發企業競爭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利潤水平相對來講比較低。
作為一家國資背景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上海城建集團,因資金原因,今年開發建設的重點轉向了保障房建設。上海城建集團總裁張焰稱,宏觀調控對公司整個投資的資金、包括建設項目的減少,都會有一些影響。而公司則希望通過保障房建設,來增加企業規模。目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還是有一定壓力,而參與保障房建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壓力。保障房建設需求穩定,資金周轉速度快,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此外,承建保障房之后,開發商可以從地方政府獲得信貸、土地、稅收等多種優惠條件。隨著市場發展的規模量大了,公司從中還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
上海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住房建設監管處處長張立新說,市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制訂了一些鼓勵的措施,比如說節能專項資金向住宅產業化傾斜,優先可以獲得建筑節能資金的支持。
房地產開發商們紛紛另做打算,那么像建筑、設計、裝修等上下游公司該何去何從呢?我們也了解到,一些對市場敏感的企業早就嗅出了政策的風向。
35歲的周維剛,2個月前還在家族企業,上海厚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上海的地標性建筑虹口足球場以及虹口區的多個小區,都是由他們公司作為工程承建方建造的。不過,他現在的新身份是上海匯鍀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主打業務是航運運價金融衍生品。6月28日上海航運運價交易有限公司發放首批20家會員牌照,周維剛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從建筑商變成了券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談及打拼多年的建筑事業,周維剛坦言不舍得。多年樓市的打拼,周氏家族獲益頗豐,尤其是在上海世博會之前,工程項目是一個接著一個,正是因為抓住了機遇,周維剛的公司利潤也是水漲船高。
周維剛說轉型是從2010年開始的,國際房地產調控政策一波接著一波,從那時起他的房地產工程項目慢慢萎縮, 2011年春節后,新一輪房產調控政策密集出臺,隨著調控的力度越來越大,今年的5月份周維剛徹底停掉了房地產住宅項目的承建,即使接一些建筑項目,也只是廠房建設這一類的項目。周維剛說,在3月份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是一個福建的世界500強企業的廠房建設合同。另外一個合同是房產項目1.8億的合同,他直接就簽3000萬的廠房合同。
放棄1.8億房產項目,而選擇3000萬的廠房合同, 周維綱說他們最看重現金流,他之所以現在已經把大部分精力從房產住宅項目中抽離出來主要還是資金的問題。對于他們建筑公司來說利潤并不是很高,只有5%--10%的利潤,而建筑公司給開發商墊資這是一個潛規則,現在部分開發商資金緊張,拿錢也越來越晚,而建筑公司卻要支付民工工資和材料款,建筑商很可能要為開發商資金斷裂埋單。他認為房地產肯定要走下坡路,而且非常嚴峻。
和周維剛一樣轉投金融行業的還不止他們一家,多姆投資公司的母體公司是多姆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是幫開發商進行全裝修項目,一直以來效益都不錯,而從2011年開始公司投入500萬元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轉行做起了金融。多姆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侯建坤接受采訪時說:希望在公司在將來涉足資本市場之后,能夠有一個多元化經營的考慮。
觀一葉而知秋。盡管現在一些城市的房價依然堅挺,但是通過我們對市場的調查分析后我們能看到房地產行業的各個環節已經不再是鐵板一塊。有促銷賣房的,有忙著轉行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高歌猛進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
對于接下來的樓市價格走向,參與市場的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樓市下行近在眼前。 2010年4月份,第一波調控政策出臺,二手房均價同比增幅從最高點開始往下回落,這其實是第一個拐點。而2011年2月,房產稅、強征營業稅等政策的出臺,樓市的同比增幅變成了負數,上漲的趨勢得到了的控制,這其實就是第二波的拐點。而隨著限購高壓政策的持續和擴大,以及《新滬4條》對補交稅和購房資格的禁止,交易雙方觀望或者博弈的加劇的態勢難以避免,樓市已經到達極限點,再次的拐點一觸即發。
21世紀不動產上海區域分析師黃河滔說,市場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持續下降,其中有銷售壓力的項目就必須抓住金九銀十這個最后的銷售時機,可能它們的價格下降會刺激到二手房,從而帶動二手房價格的局部下降。所以真正的降價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見分曉。
上海德佑地產研究中心主任陸騎麟也告訴記者,下半年可能會有一波房價小幅的調整,真正的拐點應該是今年年底過程明年年初,同時這就要看政策是否嚴厲執行,執行到位。
針對樓市下一步的拐點,記者也對多位業內人士進行了采訪,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認為,真正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的時候才是房價回落的時候,從目前來看開發商的資金依然充足,開發商仍然能夠從各種渠道融資,這也足以支撐房產市場持續堅持一段時間。孫教授還說,他自己EMBA的學生也是開發商的老板,他有個學生自己成立了金融公司,只要拿得到地,現在不向銀行貸錢一點問題都沒有。因為老百姓都把存款搬家了,都把自己家里可以變現金的資產加入到這場金錢游戲中來了。開發商把現在民間需要高收益投資回報的資金集中起來,這些資金的第一大來源是來自民間,這也補充了銀行的信貸資金。
國金證券宏觀策略資深分析師劉鋒說,可能在未來的一年時間,房地產資金鏈條依然可以穩定,特別是在保障房推出的背景下,規模非常大。如果每年1000萬套保障房可以進入到建設的過程中,其實對房地產公司來說,又是資金鏈條方便的一個支持,至少是業務的支持,這也維持了房地產公司進一步的發展。
那么在這些專家眼里什么時候才是樓市真正的拐點,從哪些方面入手房地產調控的效果才能真正顯現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孫立堅告訴記者,當斷裂的現象開始全部鋪開的時候,房價一定會跌落。當物價一控制下來,經濟一好起來,資金鏈就會斷。很多人和企業多覺得房產很燙手,一旦他有其他生存方式,資金鏈馬上就會斷掉。
國金證券宏觀策略資深分析師劉鋒說,房地產如果作為一個投資品的屬性不被剝奪,它作為一個比較硬的資產以及相對比較軟的貨幣已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它的投資屬性會凸現出來,政策著力點最終要把它投資屬性完全剝離掉,讓它變成一個消費品。
隨著北京一紙限價令,從2010年4月開始,中國房地產調控進入了攻堅戰。而隨著調控令向縱深發展,曾經調侃中國房地產市場由總經理說了算的聲音逐漸減少。就在今年7月份,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明態度說,根據壓力測試的結果,即使房價下跌五成,銀行業也能承受,不存在被地產商裹挾一說。從去年的三成,到今年的五成,明白無誤地向市場傳遞了中央政府對地產市場進行調控的決心和信心。
盡管目前市場表現來看,一些地方出現了房價松動的跡象,但這樣短期的波動并不能樂觀地理解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拐點已經形成。由于房地產市場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既要考慮銀行的承受能力,也要考慮地方政府由于收入減少而和中央政令形成新的博弈。
因此要鞏固調控成果,讓房價和國民收入之間形成良性發展,還要在土地轉讓、財稅制度、住房的多層次保障方面迅速形成配套政策,讓房地產回歸居住屬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住房地產價格回歸到合理的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