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清查受阻利益糾結 國土部9月問責爽約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道
一個月前,國土部曾高調約談各地市長,宣布將在9月問責地方政府閑置土地,眼下9月將盡,國土部卻對問責三緘其口。
“9月問責期很快過去,卻只聞樓梯上的腳步聲不見人下樓,10月底完成清查閑置土地現在看來也將大打折扣。”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衛衛對《華夏時報》表示。
不僅問責無音訊,就那份囤地黑名單國土部至今也不肯公布。對于閑置土地的清查,本報采訪了國土部的法規司、規劃司等多個部門,但相關工作人員均未給出明確的說法。
清查不徹底?
4個多月了,現在又清查出多少閑置土地呢?國土部多個部門對本報記者的疑問,均以“將開會公布”為由拒絕作答。
“1457宗閑置土地是去年9月30日之前的數據,2815宗是今年5月底全國專項整治的成果。”在前不久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對于房地產閑置土地數量大幅增加問題,國土部土地利用司司長廖永林如是解釋:“8個月里閑置土地翻倍。”
在2815宗閑置土地中,因毛地出讓拆遷難、調整規劃等政府原因造成閑置的約占六成以上。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的情況是,“過去5個月,清查工作并非一帆風順。”廖永林坦承,由于政府原因造成閑置的比例大、協商查處難度大,致使以閑置土地為主的房地產違法違規用地查處結案率低。
采訪中多個地方的官員都明確告訴記者,還有大量閑置土地不在名單中。
“在湖南,有57宗閑置土地上榜!9月22日,湖南省國土系統某官員表示,這只是一個“零頭”,實際閑置數在150宗左右。湖南省國土廳執法監管部門一位負責人也表示,國土部的閑置土地名單肯定不可能包括所有的閑置土地,只能說是“殺雞儆猴”。
“閑置土地的原因十分復雜,每塊地的情況都不同!9月21日,廣州市一位官員向本報記者分析,既有規劃等政府行為、政策調整等的影響,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據悉,廣州有54塊土地被列入國土部閑置土地名單。
本報記者還了解到,在廣東省被公布的閑置土地名單中,大部分都在花都、增城、番禺,而廣州市區的地塊不多。廣州市該官員承認,“這批名單中披露的,是廣州2004年前批出的土地,之后批出的地閑置的沒有披露!
在上海,像萬科這樣的知名企業幸免閑置土地上榜,很大原因是上海沒有披露閑置土地。本報記者多方了解的情況是,萬科在上海至少有兩幅地塊被閑置:一幅是上海七寶鎮53號地塊,另一幅則是浦東濱江地塊。
在北京,2001年豐臺科技園區征用土地2475畝,9年期間1000多畝的土地上蓋起了寫字樓和酒店,剩下1000畝則荒草叢生,地價被抬高上百倍。令人玩味的是,在本報記者就此采訪國土部門相關負責人時,得到的只是不溫不火的“正在清查中”。
“清查不徹底,各地還有大量閑置地塊未被統計進去!卑▌⑿l衛在內的多位專家表示。
利益鏈盤根錯節
“7月督察,8月約談,9月問責,10月查完!边@是國土部在整頓閑置土地問題上給自己下達的任務!7月、8月進展順利,但9月問責卻一拖再拖,10月查完是不可能的了。”一位土地問題專家如是表示。
“這不是一個部委就可以完成的重任。”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清理閑置土地,牽一發而動全身。
“閑置土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劉衛衛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有法不依和有令不執行是閑置土地產生的原因,這與現行《土地管理法》以及《細則》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相悖,因為這些法律均明確規定: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
按照相關規定:“兩年不開發,政府收回土地!比欢,盤根錯節的利益往往置法律于不顧,導致各地都有大量的土地處于閑置狀態。在此情形之下,4月17日的樓市調控“新國十條”再次明確規定:對存在土地閑置及炒地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商業銀行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證監部門暫停批準其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
本報記者注意到的,在2815宗閑置土地中,60%的屬于政府原因導致。讓國土部更頭疼的還在于企業的背景——多家央企大戶旗下項目涉及土地閑置,包括中石油、中糧包裝、中國聯通、中國煙草、中房集團、南方航空等,而國資委一度要求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
但對開發商來說,土地不是軟肋,資金才是命門。于是,國土部將囤地“黑名單”移交銀監會、證監會等金融部門,試圖限制開發企業貸款和上市融資。然而,當國土部門在清理整頓閑置土地這個旋渦中苦苦掙扎時,金融部門的滯后卻嚴重影響到了地產調控的效果。
在現實中,國土部門的查處動作顯得“雷聲大雨點小”,這源于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放縱開發企業違法,然后是開發企業以交罰款了事。
其實,單單建立一個囤地黑名單,對于國土部門而言應該很簡單。因為土地證由國土部門發放,只要發證時間過了兩年,就應該視為閑置土地而被依法收回。但是,“地方政府身影插入其中,一切就變得‘都不好辦了’!倍辔坏禺a專家說。
“很多地方官員的個人利益與土地緊密相關!9月23日下午,山東煙臺一家開發商老總這樣明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就是為什么地方高官“冒著掉腦袋的風險”,也要為開發企業遮風擋雨,“以公家之名,行個人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