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這個春節的雪讓臨安不少大山美成了仙境,成了好多人短途賞雪景的網紅目的地。
有杭州“大興安嶺”之稱的臨安百丈嶺更是火出了圈。


然而,就在2月5日晚上8點多,一名在臨安西天目山百丈嶺登山賞雪的市民發出的朋友圈,讓不少人揪心。“沒想到雪后下山之路難走到這個程度,連滾帶爬緊趕慢趕8點才出山。下山路上遇到好幾波救援隊員上山,我們身后還有好幾波游客沒下山。向逆行者致敬。”
游客說,昨天他們在百丈嶺一帶游玩后,沿著山路下山,山路上都是積雪,積雪已成冰很滑,山路很難走,導致不少人天黑了還被困在山中,不得不向救援人員求助。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昨天晚上,杭州臨安區公安分局昌化派出所和臨安區狼行公益應急救援隊組成的十多人緊急救援小隊,在臨安百丈嶺一帶的山上救下了20多名被困游客,其中有十來歲的孩子。
記者連線了臨安區狼行公益應急救援隊的救援人員沈曉斌以及臨安昌化派出所輔警傅亮,聽他們講述了這場冬夜雪山救援。
今天夜里起,又一輪新的雨雪將至,在這里也提醒大家,上山賞雪景千萬要注意安全。
遇到的每一波被困游客都說,
“山上還有人”
臨安區狼行公益應急救援隊是昨晚6點左右接到的救援任務。
“我剛剛跟家人吃完晚飯。”救援人員沈曉斌說,接到任務后,隊員們迅速集結,一支五輛車的車隊就往百丈嶺趕。“這兩天,山中人員被困的情況有點多,我們的裝備都放在車里,可以隨時出發。”

臨安昌化派出所接到龍崗百丈嶺的求助時間還要早一點。
傍晚5點多,接到百丈嶺一帶下山返程游客較多,造成交通擁堵的情況后,昌化派出所輔警傅亮、吳國棟從龍崗警務室出發前往。
晚上6點20分,吳國棟聽下山游客反映稱,山上仍有20多名游客未下山,其中還有好幾個10來歲的小孩,且并未佩戴任何照明裝備。
“那會天都黑了,山路陡峭,又全是積雪,我們向領導匯報后就先上山了,不放心呀!”傅亮說。
晚上7點,狼行公益應急救援隊與昌化派出所的民警們集結,在山下找到了求助的戶外團隊領隊。“上面有我們團隊的游客。”根據戶外團隊領隊的描述,這是一個120人左右的團隊,當天從杭州市區出發,到百丈嶺登山看雪,沒想到下山途中遇到了困難,團隊不少游客下不了山。

“他們上山的時候走的是百丈嶺古道,下山時很多人走了一條野路,沒有專業裝備,就很危險了。”沈曉斌說。
救援人員迅速上山展開營救。途中,就遇到了文章開頭中下山的游客。
“我們跟民警一同上山的,幾乎每隔幾十米的山路,就能遇上一波正在緩慢下山的游客。”沈曉斌說,每遇一波,游客都會告訴他們山上還有人。
百丈嶺一帶的山最高的海拔有1300多米,救援車停在海拔500多米的地方。“當時心里也沒有底,倒不是怕回不去,就是怕找不到人出意外。”沈曉斌說,到最后,戶外團隊的領隊都說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被困。
游客衣服已經濕了,
如果救援再晚點,后顧不堪設想
被困的游客很多都沒有配備專業裝備。
“鞋子不是防滑的,衣服不是防水的,連個手電筒都沒帶。”沈曉斌邊說邊嘆息,一點專業裝備都沒有,卻走了一條專業登山愛好者都不太敢走的野路:“那條山路,又窄又陡,兩邊被積雪覆蓋,積雪最深處達到了三四十厘米,再加上山路上的雪已經變成冰,下山之路非常難走。稍有不慎,輕則滑倒,重則摔傷。”
好在救援人員趕到山上時,還沒有出現人員摔傷的情況。

“有的人衣服已經濕了,不知道是白天玩雪時濕掉的,還是下山時摔了。”沈曉斌說。
因山林布滿積雪,山間野道陡且滑,救援隊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互相照應著上山。
2月5日21時左右,救援人員來到百丈嶺杜鵑湖附近,此處海拔1300米,積雪厚度更是達到了40公分。
聽到救援人員的聲音,一人激動地喊著:“真是太危險了,這么晚了我手電又沒電,小姑娘又體力透支了,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下去。”
“我女兒真是走不動了,我們100米走了近20分鐘。”一位帶娃的媽媽很后怕:“她衣服褲子還全都濕了,這么冷的天我真的發怵。”
當時,山上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四度。被困的不少人凍得發抖。萬幸,這些游客中沒有人出現失溫的情況。
在救援返回途中,一名10來歲的孩子跟救援人員說,感覺自己要走不出這座大山了。沈曉斌邊救援邊鼓勵:“放心,一定能回家的。”
經過三四個小時的搜救,二十多名被困游客終于安全下山。
“如果不及時下山,又缺少取暖設備和防風防水裝備,后果真的不堪設想。”救援人員們返回時,全身濕透、手腳幾乎被凍僵:“回到昌化鎮上,用火爐烤火烤了好一會兒,身體才暖和回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