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為利于化解矛盾,黎平縣人民法院承辦法官故委派給縣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經查看相關病歷、手術及用藥情況后,指出醫院方在給楊某某手術過程中有一定過錯,致甲方左腳不能正常行走,醫院方也反復核查治療過程記錄,承認確實存在過錯,但患者傷殘肢體未缺失,正在恢復中,同意參照有關規定給予一定賠償,但楊某某要求過高,調解一度陷入僵局。承辦法官為此從中多次與雙方溝通,既說明醫院方手術治療存在的過錯,又指出了楊某某對賠償的過高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醫療損害責任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之規定,可酌情賠償。最終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達成調解協議,醫院方賠償25萬元,并當場兌現。該案的調解協議通過司法確認,成為訴前調解的成功案例,從2022年2月25日起訴到3月15日調解成功,歷時20天結案。
小編有話說:
有糾紛找法院,是人們的常有認識。其實,在縣、鄉、村三級都有調解組織,通過調解組織調解達成的協議,可以拿到法院進行司法確認,該協議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不是所有的糾紛都要通過訴訟程序的調解書或判決書才有法律效力。
該案發生的醫患糾紛,就是通過縣級醫患糾紛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達成協議的,這個協議拿到法院進行司法確認,從而促成案件賠償得到快速兌現,這樣既便捷、又省錢、減少訴累。如果該案進入立案訴訟程序,可能不會這么快就能得到化解,至少也要兩個月時間,才能出結果。雙方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協商調解,既不傷感情,又能案結事了,何樂而不為呢。(黃家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