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2022年4月8日,從江縣剛邊鄉加扒村的老村民們早早在村委會門口候著,他們一早便接到村干部的電話通知,說是從江縣人民法院下午要來村委會門前巡回審理一起刑事案件,而這起案件的“主角”竟是他們村多年來“德高望重”的“老神醫”。村干部希望他們都來聽聽,漲漲法律知識。
“噠!”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在山村響起,庭審正式開始。老村民們在一旁仔細聽著,才清楚知道,原來“老神醫”多年前就因為私自種植罌粟以作藥用而被相關部門處罰,但當時沒有將罌粟的根部盡數鏟除,罌粟還能繼續生長。而后他便將新長出來的罌粟做藥用,并將含罌粟的“藥”賣給了滾某。滾某雖知里面含有罌粟,仍堅持使用了一段時間,結果卻發現毫無作用,便想讓“老神醫”退錢。二者商量后,“老神醫”口頭承諾退600元,但事后卻不了了之,滾某一氣之下將“老神醫”販賣罌粟的事告到公安機關,這事才浮出水面。

“84歲的老人因涉嫌販賣毒品觸犯法律,這說到底還是法律意識不夠。”案件的承辦法官滕黎黎說道。
剛邊鄉加扒村距離從江縣城63公里,在脫貧攻堅之前,村里是當地的深度貧困村,與外界的聯系就只有一條泥濘彎曲的黃泥巴路,從縣城開車過去最起碼需要3個小時。如今硬化路通到家門口,去往縣城車程時長減半,但村里的老人們年紀大了也不愿出去,他們習慣于居住在深山中,與外界溝通甚少,對法律知識、科學醫療大多一無所知。這位村里的“老神醫”之所以屢次觸碰法律紅線,除了利益驅使外,其實也是因為法律意識不強,從而蔑視法律的權威。
“我們將巡回法庭搬到村里,首先是因為被告年紀大了,身體情況不好,不方便走動。其次我們希望能以真實案件警示當地村民,讓他們知道什么事情是違法的,是做不得的。另外我們也有其他的考慮。”

從江縣法院在研究此案案情時,得知村里大多數老村民習慣于生病就找“草醫”,迷信“土方子”。此案涉及的“老神醫”在村里多年來甚有威望,他略懂藥理,的確能對付一些簡單病癥,還被送了幾面“妙手回春”的錦旗,但他始終沒有接受正規的培訓,對藥物的使用存在不科學、不嚴謹的情況。“老神醫”用罌粟治病,不僅沒有效果,還很可能讓病人成癮,嚴重的可能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好在這是他第一次用罌粟作藥引為他人治病,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如今村里年輕人們都外出打工了,只剩這些老人家在守著這片土地,我們希望他們能通過這個案件,知道土醫生、土方法不一定可靠,生病了還是要到正規醫院就醫。”在庭審結束后,從江縣法院干警向在場旁聽的村民們發放普法小冊子,并耐心告知他們,生病了找醫院找醫生才是治病的唯一法子。“老人們守護這片土地,我們守護他們。”從江縣法院干警吳月英說道。

“韋公,你曉得剛才法官們講什么了沒?”在一旁的村干部問向旁聽的村民。
“曉得咯,那個罌粟是毒品,危險很,治不到病的!生病還是要找醫院唷!”老村民咂了口手中的旱煙,認真地回答道。(吳華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